607.9M 2024-12-11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南昌洞
從華城行宮廣場到八達門旁的南門羅德奧青少年文化表演場的街道,展出並販售藝術家作品的工房鱗次櫛比。可參加木工藝、韓紙工藝、緞帶工藝、閨房工藝、金屬工藝等多種體驗,同時購買工藝品。除了工房之外,還有遊客休息區行宮舍廊房、回憶博物館與咖啡廳等。
687.8M 2024-07-25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正祖路817 (八達路1街)
正祖主題表演場是位於水原華城行宮廣場旁的韓屋型室內表演場。表演場位於地下1樓,擁有258席座位、輪椅5席,由水原市立表演團與在地藝術家表演,提供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各種表演。在戶外廣場,會進行街頭表演與常設體驗「廣場遊戲區」,在傳統節日春節與中秋節,或兒童節等特別的日子,進行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全家出遊或團體到華城行宮遊覽時,可順道規劃到此欣賞表演。
687.8M 2024-07-25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正祖路817 (八達路1街)
+82-31-290-3578
《紙花田 : Duhalmangbonpuli》是(財)藝術經營支援中心「2024表演藝術流通」選定的表演作品,首場表演於水原的正祖主題表演場進行。作品改編了濟州巫俗神化,將之化為板索里劇,在華麗的紙花田中,展開多彩多姿的樂器與板索里之饗宴,為觀眾帶來感動的故事。
695.4M 2025-07-04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蒼龍大路21 (梅香洞)
+82-31-228-4209
位於高處,能俯瞰華虹門與龍淵的訪花隨柳亭,不僅是單純的涼亭,也是朝鮮正祖的理想之地。在水原華城共設有四處角樓,其中的東北角樓就是訪花隨柳亭。角樓通常是建於城郭的要衝,用以監視外敵的樓閣。而建於水原華城要衝的訪花隨柳亭,是兼具角樓的軍事設施及涼亭功能的象徵建築。也因為這裡不僅是軍事設施,在建造時考量到其作為涼亭之功能,因此以合適的石材、木材、磚頭等建材打造而成,並呈現出有別於其他涼亭的獨特平面與特殊的屋頂形態。訪花隨柳亭充分展現出18世紀朝鮮王朝優秀的建築技術,因而於2011年被指定為寶物。
水原華城博物館主題展就以訪花隨柳亭為主題,介紹這個隨時代變化而有著不同意義的文化遺產。這裡既是朝鮮王室的文化空間,也是日據時代獨立運動家們的聚會地點,又是現代市民們自由造訪的休息空間。透過展覽,讓訪客能更進一步地認識訪花隨柳亭,深入了解其歷史與建築之美。
730.8M 2024-02-21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長橋路282
水原3大排骨店之一,招牌餐點為鮮排骨和調味排骨,擁有1~3館的大規模。不但會為客人烤好所有肉,肉質柔嫩的鮮排骨、加上甜醬料的調味排骨和大醬湯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熱門餐點。另外,作為飯後甜點的迷你藥菓和水正果適合用來消除口中異味。
757.1M 2025-03-04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蒼龍大路21
水原華城博物館是全面呈現世界文化遺產華城的歷史與文化的專業博物館,為造訪華城的遊客提供更有效率且更系統的介紹,讓遊客得以一窺正祖時代文化鼎盛的面貌,並認識到華城建築的卓越性。
華城被評為18世紀全世界軍事建築的模範,亦被視為朝鮮時代城郭文化的代表,而這樣的高評價不僅只針對單純的城郭建築,更指涉華城整個都城全體。
目前華城博物館主要透過各種文化活動之模型與文物,展出關於水原華城的建設、創建華城的正祖之思想與精神、參與水原華城築城之人物、曾於華城駐軍的壯勇營軍士、正祖8天御駕出行等,詳細介紹了水原華城的創建與歷史。
腹地 : 23,173㎡
樓地板面積 : 5,652㎡(地下1層樓、地上2層樓)
798.6M 2025-01-22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蒼龍大路41號街12
以合理價格即可品嘗水原大排骨的排骨套餐,僅限午餐時段點用,除了烤大排骨之外,還包括了米飯與各式小菜,豐盛又美味。鄰近水原華城與有「行理團路」之稱的行宮洞一帶,適合在遊覽此處之後前往用餐。
843.5M 2022-11-02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鄉校路107-9
水原鄉校是朝鮮時代(1392-1910年)唯一的一所學校。鄉校指朝鮮時代學生讀書的地方。水原鄉校裡保存著中國孔子和孟子以及韓國25位聖人的牌位。高麗時代(918-1392年)元宗22年的時候,在化城郡設立了水原鄉校,而後華城建城後,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
861.0M 2025-05-28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正祖路833 (新豐洞)
位於水原華城行宮廣場的文化藝術空間,建築結合了現代與大自然,內有展覽室、圖書館、教育室與咖啡廳。華城的氣息與現代美術共存於此,不時舉辦各種高水準的展覽、能一邊享受一邊欣賞的展覽,以及以水原地區為素材的獨特展覽等。
862.2M 2025-05-28
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南昌洞
西將臺是位於八達山山頂的軍事指揮所。在水原華城內,共有2處將臺,東將臺為平時士兵們訓練之處,西將臺則為軍事訓練的指揮所。西將臺視野開闊,可一眼看到遠方龍仁石城山烽火與隆陵入口。西將臺呈下層四面共3間、上層1間,越往上越狹窄的形態。下層為將軍停留並指揮軍事訓練之處,上層則作為士兵監視周邊之用。1795年,正祖曾於西將臺舉行名為城操式的軍事訓練,並留下描繪當時訓練樣貌的圖畫。懸掛於西將臺上層簷下的「華城將臺」與詩文匾額,皆為正祖御筆,且是1795年城操式結束後,正祖心滿意足親筆揮毫而成,而這也是水原華城內唯二由正祖親筆所書的兩個匾額。
孝園之鐘由水原市設於1991年11月,鐘高3.54公尺、直徑2.15公尺、重12.5噸。鐘上刻有水原市的象徵銀杏樹、躑躅花、鴿子等,及以華虹門為首的水原華城各主要文化遺產。鐘閣位於八達山山頂,大小約19坪,是鋼筋混凝土打造成的韓式瓦屋建築。孝園之鐘是為讚揚正祖對其父莊獻世子(思悼世子)的一片孝心所設立的,付費即可進行敲鐘體驗。孝園敲鐘儀式需敲三下,且各自有著不同的涵義,第一下是為感謝父母的恩惠,第二下是祈願家人健康和睦,第三下則是為祈求個人的發展與實現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