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0M 2021-12-2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大學路104
馬羅尼矣樹(歐洲七葉樹)原生地為地中海沿岸的七葉樹屬落葉喬木,是義大利與法國常見的行道樹,每年五、六月開花,花瓣白底帶有紅紋,花形如鐘。馬羅尼矣公園即因植有馬羅尼矣樹而得名,這座做為首爾市民文化藝術基地而設立的公園,過去曾是首爾大學文理學院、法學院所在地,如今則是各種露天文化活動場、雕塑展覽場、文藝會館等文化設施的匯聚之處。首爾市民的夢想與浪漫,都使這個年輕文化藝術之街散發獨特的文化氣息。
881.1M 2020-12-24
首爾特別市 城北區 城北路24街4
+82-2-747-6234
以手工刀切麵和餃子在城北洞聞名的美食餐廳。招牌菜是刀切麵。位於首爾特別市城北區的韓食專門店。
881.1M 2021-04-20
首爾特別市城北區城北路24街4
+82-2-747-6234
以手工刀切麵和餃子在城北洞聞名的美食餐廳。 招牌菜是刀切麵。 位於首爾特別市城北區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886.7M 2021-10-08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東崇街68
+82-2-763-1204
美食節目中介紹過的小章魚美食店。 招牌菜是烤五花肉。 位於首爾特別市鐘路區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887.7M 2021-10-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德宮街89
+82-2-760-4722
仁寺美術空間是政府爲資助貧困藝術家而設立的展覽館,於2000年5月26日對外開放,至今仍由國家全資經營。該美術空間可說是國家藝術支援政策的一個成功事例,常舉辦實驗性、前衛性的展覽,旨在促進藝術界的繁榮。學術研究官通過參觀工作室及藝術院校來掌握當今藝術界的動向。此外,仁寺美術空間還公開徵集各種企劃展,以發掘有才能的新藝術家。對於在徵集中脫穎而出的作家,仁寺美術空間將會無償提供2個星期的作品展示機會。該展覽館完全以作品的優劣爲標準,致力於幫助那些有才能的藝術家擺脫因窘迫而無法從事藝術創作的困境。仁寺美術空間每年都舉辦2~3次企劃展和國際展,也堅持舉辦研討會symposium / siminar及作家間的交流會。現由1名主任學術研究官和2名助理學術研究官主持工作。其它展覽館一般下午5、6點就關門,7、8點才閉館的仁寺美術空間更適合那些傍晚參觀的遊客。此外,仁寺美術空間所在的仁寺洞室是韓國傳統的藝術之街。
897.4M 2021-10-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東崇街63
+82-2-745-3343
鬆餅也十分有名的咖啡館。招牌飲品是美式咖啡。位於大學路的咖啡館。
916.2M 2023-08-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東崇街3
ARKO美術館將於2024年迎接開館50週年。1974年,在鐘路區寬勳洞德壽診所舊建築內,作為韓國文化振興藝術院轄下的美術會館正式開館。1979年,才遷至位於大學路馬羅尼矣公園內,由韓國代表建築家金壽根(1931~1986)設計而成的新建築,呈現今日的樣貌。
2005年,隨著韓國文化藝術振興院轉型為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Korea),這裡的名字也取委員會英文簡稱,改名為現在的「ARKO美術館」。ARKO美術館而後合併了在2000年開館的舊仁寺美術空間共同經營。2021年以後,在「有用 Usefulness(+) / 包容 Inclusivity(-) / 合作 Collaboration(×) / 分享 Sharing(÷)」四大經營戰略下,成為研究、創作、展示、交流活動正向循環的平臺,舉辦因應社會議題的企劃特展,或各種能生成或擴散美術分析的公共活動等。
931.5M 2024-10-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德宮街164
沿著安國洞現代集團總公司旁的路一路往北,就會抵達首爾中央高中的正門了。中央高中設立於1908年,原為畿湖地方(京畿道和黃海道南部、忠清道北部)的憂國之士們所設立的畿湖學校。1910年 9月與興士團(1913年獨立運動家安昌浩於美國舊金山創立的民族復興運動團體)所創立的隆熙學校合併。後來其他憂國之士們所設的湖南、嶠南、關東等學會,陷入了營運困難,1910年11月一同合併,改稱為中央學校。1915年金性洙(1891-1955,教育家兼政治家)接手了學校,1917年他將校舍遷到桂山山坡並新建了建築。本館等建築於12月竣工,當時的校舍為2層樓的紅磚建築。然而,1934年本館因火災被燒毀。之後於1935年6月,由設計了高麗大學本館和圖書館、朝鮮日報大樓的韓國近代建築家朴東鎮(1899-1980)重新設計並動工,新建的本館後來在1937年9月完工。
[中央高中本館] 史蹟 (1981.09.25 指定)
本館就建在正門的正前方,是石造水泥鋼筋造成的2層樓近代建築。本館呈左右對稱的H型,平面中央為中世紀哥德式城館風的4層塔,左右1樓為教務處,2樓為教室。
* 面積 - 2,409.9㎡
[中央高中西館] 史蹟 (1981年9月25號指定)
中央高中西館完工於1921年10月,是2層紅磚建築,沒有確切的設計者資訊。1934年燒毀的舊本館(現銅像處)為中心,左邊為東館,右邊為西館。西館是運用灰白色花崗岩與紅磚砌成的2層樓房,據說設計者為日本人中村與資平。建築平面為T字型,屋頂呈人字型,且斜面特別明顯。西館整棟建築都被用作教室,而這裡更是三一運動後,創設朝鮮青年軍、6•10萬歲運動、光州學生運動的起始點。
* 面積 - 595㎡
[中央高中東館] 史蹟 (1981年9月25號指定)
東館完工於1923年10月,亦為2層紅磚建築,建在1934年被燒毀的舊本館左邊,與西館相對。東館與西館一樣,皆未留下設計者與施工者之記錄,確切資訊已不可考。東館的建築結構及特徵與西館相似,是紅磚石板瓦的哥德式建築, 建築平面呈T字型, 屋頂則呈人字型,且斜面顯得格外突出。
* 面積 - 648㎡
* 所有者 – 學校法人高麗中央學院
940.3M 2021-09-02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栗谷路99
樂善齋為正面6間、側面2間、單層歇山頂的翼工式斗拱建築。原本屬於昌慶宮,直到近代才由昌德宮所管理。此建築建於憲宗12年(西元1846年),樂善齋是過去與此建築相連的錫福軒與壽康齋等三棟建築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