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m 2024-03-18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三清路91
+82-2-738-8288
位於景福宮附近的貽貝料理專門韓式餐廳。貽貝飯為鬱陵島鄉土料理,店內主打貽貝飯套餐,內含放入貽貝炊煮而成的飯、大醬鍋、涼拌蔬菜、涼粉、辛奇與烤魚等各式小菜。另有烤牛肉蓋飯、辣炒豬肉與辣炒魷魚。
2.0Km 2024-10-17
首爾特別市中區茶山路149
位於新堂洞路邊,以白色磁磚為底,金色招牌引人注目的金豬食堂,即使不是用餐時段也大排長龍,其人氣可見一斑。這裡的老闆耗費許多時間,以尋找保有瘦肉的豐富肉汁、Q彈的口感、脂肪的美味的豬肉品種。這裡的招牌餐點為帶骨五花肉、霜降豬肩肉、肩胛肉等,將肉放在被炭火加熱的鐵板上,肉不會被烤焦,而會慢慢變熟形成美味。雖然是常見的豬肉,但只要吃過一次,就會難以忘懷這裡的美味。這裡不接受預約,需現場排隊。
2.0Km 2024-01-31
首爾特別市中區南大門路39
貨幣博物館是位於首爾中區中心的白色調文藝復興式石造建築,為代表韓國的中央銀行博物館,於1909年竣工的建築物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史蹟)。在日據時代被用作朝鮮銀行總行,至2001年為止則是韓國銀行總行。2001年6月,為紀念韓國銀行創立50週年,以貨幣博物館之姿對外開放。建築規模為地下一層樓、地上兩層樓,兩個樓層中設有13個展廳,舉辦各種貨幣與館藏美術品企劃展,為海內外遊客提供了解貨幣歷史與享受文化的機會。在這裡可深入了解韓國銀行的工作與中央銀行制度,並介紹了貨幣的製造、循環過程、辨識僞造或變造貨幣的方法。另外還展示世界各國貨幣,能讓孩子們充實知識。有意參觀時務必預約,館中未設停車場,從地鐵4號線會賢站7號出口出站,穿越新世界百貨公司旁的通道便能看到。
2.0Km 2021-09-02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三清路5街19
+82-2-736-5385、+82-10-2033-5385
Chataigne是可在傳統韓屋享用法國料理的複合餐廳,其以法國料理為基礎,搭配韓國的當季食材,提供美味的法式套餐料理。
2.0Km 2025-08-1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惠化路12街36
+82-10-5069-3348
唯真之家是一座韓屋體驗設施,位於保留早期首爾風貌的惠化洞。這裡過去曾經是哲學家兼隨筆作家友松金泰吉先生的故居,2015年獲指定為首爾未來遺產。整修過程中盡量保留了這棟屋齡80年的韓屋原貌,讓旅客能夠體驗傳統韓屋的風韻。圍繞「口」字形韓屋的檐廊,以及鋪著一層薄石的庭院,帶給人簡樸親切的感受。步行5至10分鐘即可抵達首爾城郭、大學路,車程10分鐘處有駱山公園、梨花洞壁畫村等知名景點,是前往市區巷弄旅行的最佳據點。 旅館共有6間客房,分為韓式房與床鋪房。房型共有提供鬆軟棉被的單人房、廣受兒童歡迎的閣樓房、附大廳的房間、有坐式矮桌與書籍的書齋房等,每間客房各具不同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中4間房間均有私人浴室,其餘的2兼則需使用公用浴室。也可租下整棟韓屋舉辦小型婚禮、音樂會、小型聚會等。旅館可提供英文、日文、中文接待,並免費供應韓式早餐。
2.0Km 2024-06-19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110
首爾市廳前的草坪廣場,不但是三一運動、6月民主化運動等韓國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的舞臺,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時,更聚集了數十萬名市民在此為韓國隊加油、打氣,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首爾廣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朝鮮高宗時期的1897年,高宗避難至俄羅斯公使館,再回到月山大君私宅慶運宮(今 德壽宮)。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的高宗,為了奠定國家的新基礎,以德壽宮大漢門前為中心,舖設了放射線形的道路,前方則設了廣場與圜丘壇。自此時開始,大漢門前方廣場經歷了高宗保護示威、三一運動、四一九革命、反對韓日會談示威、六月民主化運動等,成為市民的主要舞臺,也是周邊擁有許多歷史文化資源,具備國家象徵性與歷史性的地點。如今,這裡成為首爾代表廣域之一,春、夏、秋季為許多人在此休息、閱讀,以及舉辦各種活動的空間,冬季則化為溜冰場,一年四季都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之處。廣場對面為德壽宮,一旁則為首爾圖書館,適合順道遊覽。
2.0Km 2024-09-09
首爾特別市中區太平路1街
+82-2-758-2036
首爾街頭藝術節是首爾具代表性的戶外藝術慶典,預計在首爾廣場與清溪廣場一帶,帶來各式各樣的街頭藝術作品。
2.0Km 2024-04-11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社稷路161
光化門為景福宮南門,亦是宮殿正門。朝鮮法宮景福宮正門光化門是國王進出用大門,比起其他宮闕正門來說,其規模與格式相對要來得雄偉華麗。光化門城牆的東西末端各自為東十字閣與西十字閣,是朝鮮五大宮闕中唯一有著闕門形式的宮門。光化門為擁有石造三座虹霓門的雙層門樓,中央虹霓門為王專用道、左右則為王世子及臣子們的出入門,而過去的門樓內部是用來吊掛提醒時間的銅鐘建築。像這樣包含光化門在內的城門形式,可以確定景福宮就是朝鮮王朝的法宮。雖然其他宮殿也建造了低矮的城門,但景福宮的光化門不僅是石造高大城門,內部還另外有興禮門,其作用彷彿就像城廓的門一樣,可看出其與眾不同的高規格,再在顯示了其為法宮正門的事實。
景福宮創建初期的光化門曾被稱為「午門」而無特殊名稱,太祖3年(1395)鄭道傳為其更名為「正門」,世宗8年(1426)整修景福宮時由集賢殿學者們取了「光化門」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日帝強佔期隨著朝鮮總督府的建造,光化門一度被移建至宮闕東門建春門的北方,韓戰期間遭受砲擊造成門樓損毀,而石造部分則留下滿滿彈痕。1968年朴正熙政權時期曾重建被破壞的門樓,並將光化門移回原位置附近。但當時僅使用鋼筋混泥土重建,也並未對準景福宮中心軸,而是以當時做為中央廳使用的舊朝鮮總督府為中心,因此與原位置有3.5度左右的誤差值。不僅如此,當時位置也比原來要後退了14.5公尺左右。為找回失去原貌的光化門,2006年起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並歷經3年又8個月後於2010年8月15日竣工。
底下穩重的基壇使用花崗岩建造,其上坐落兩層門樓,不僅遠眺視野良好,也顯示出宮闕正門的威嚴。基壇三座拱門型出入口,可看出景福宮被稱為朝鮮法宮的氣派。石造基壇上使用泥土燒製如磚頭般的塼石建造圍繞矮牆,上頭裝飾的八卦花紋反映出朝鮮時代的宮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