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韓國旅遊信息

丹陽赤城(단양 적성)

丹陽赤城(단양 적성)

2023-04-12

忠清北道丹陽郡丹城面下坊里山3-1

* 三國時代的戰略要衝,赤城山城 *
赤城山城是利用盛才山的山峰與南側山坡螺旋環繞而成的山頂式山城,於1979年8月1日被列為史蹟第265號,據新增東國輿地勝覽、湖西邑誌丹陽郡誌所載,過去城牆長1,768尺。如今城的周長923m,且大部分已崩毁,僅東北端高3m的城牆相對留存完好。在城的西南側、東側、東南側三處發現有城門遺址,城內有赤城碑。這裡原本為高句麗軍的領地,被新羅軍奪取後,成為新羅北進政策的前哨基地,又名赤山城。

* 赤城的歷史意義 *
1978年於城內發現了赤城碑,藉此也得知新羅與高句麗的勢力關係變化。除了碑石以外,在城內也發現了三國時代新羅與百濟的陶片、高麗的青瓷片與瓦片,以及高麗時代的水井,能大略推測出自高麗後期至今,這裡曾是治理丹陽地區的邑城。而這裡的築城方式也十分堅固,對於研究新羅時代的建築技術,是相當貴重的資料。

姑蘇城

姑蘇城

2008-06-03

慶南河東郡岳陽面平沙里
+82-55-880-2361

河東郡北方有智異山,南方和南海相鄰,西部以蟾津江和全羅道的求禮、光陽為界,此地融合了智異山的莊嚴、海洋的涼爽及蟾津江的寧靜。姑蘇城位於平沙里後山-智異山延展下來的聖帝峰支峰300公尺處高地。險峻的山陵等地,以及西南處的蟾津江和洞庭湖美景進收眼簾,也可沿著南海俯看到湖南,一覽所有景致。然而也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在山腰的山稜線處設立了此座規模大且堅固的石城
城壁約800公尺、高度3.5~4.5公尺左右,城的斷面使用梯形樣貌的加工長方形石材,南北處各設有城門。此城的由來主要是新羅為了制止百濟入侵而興建的石城,現今被列為古蹟第151號。

扶餘加林城(부여 가림성)

扶餘加林城(부여 가림성)

2025-03-15

忠清南道扶餘郡林川面郡司里

扶餘加林城是立於扶餘郡南部聖興山(海拔高260.1公尺)上的山城,地處泗沘城與錦江河口之間的要地,相傳為百濟東城王為守護泗沘城而建。由加林城下方停車場至南門址只需約200公尺左右,距離極近,能輕鬆地欣賞山城的祕境。這裡還有紀念百濟復興運動參與者的忠魂祠。此外,在設有聖興樓的山頂處,四周開闊,附近大好風光在眼前徐徐開展,能俯瞰論山江景邑與錦江下游一帶,也能欣賞到壯觀的日出與日落。

◎ 邂逅韓流魅力的旅遊資訊 - 電視劇《德魯納酒店》
與延宇間的友情,以及對清明的憤怒,在《德魯納酒店》中承載著滿月過往記憶的扶餘加林城是能將扶餘市風光盡收眼底的景點,在被稱為愛情樹的櫸樹下可拍攝獨特照片,因而成為新興打卡勝地。

報恩三年山城(보은 삼년산성)

報恩三年山城(보은 삼년산성)

2021-12-23

忠清北道報恩郡報恩邑漁巖里
+82-43-540-3406

報恩和鄰近的槐山相似,布有許多山林地。曾為三國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忠北隨處可見許多山城,然而其中可稱為韓國最為偉大的山城便是三年山城。

三年山城是新羅慈悲麻立干13年(470年) 開始歷經3年築成而由此命名的。之後,在炤知麻立干8年(486)徵招3千名工人改建。此山城是新羅向西北地區擴張勢力時最重要的前哨基地;統一三國戰爭時期,太宗武烈王(654∼661年, 在位)和唐朝的使臣王文度相會的場所,也是高麗太祖王建(918∼943年, 在位)欲佔領此城而遭到慘敗的地方。

被列為韓國最為代表性石城山城的三年山城,城的周長約為1.7公里,城牆高達13公尺,寬達8∼10公尺。此城設有西門、北門、東門,尤其城牆處另築有月城,韓國古代築城法研究中廣受到重視。在城內有巨大的蓮花池,周圍的岩壁上也有著玉筆、有似巖、蛾眉池等陰刻成的字體,主要為金生的筆跡。

潭陽金城山城(담양 금성산성)

潭陽金城山城(담양 금성산성)

2020-05-12

全羅南道潭陽郡龍面道林里

潭陽以竹林出名,全韓國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竹園皆位於此。位於潭陽縣,約6公里未及潭陽湖的金城山城,築城年代不詳,但考據周邊文物及古蹟,可以推斷為三韓時代築成。環抱式的石城型態和鐵馬峰、雲臺峰、將臺峰相連接,且為雙重山城-外城6.486公尺、內城859公尺型態所組成的石城。
東、西、南、北各設有城門,在這四個通路之外,四處便是絕壁而無法通行,具有最佳的地理位置。被列為古蹟第353號。壬亂之後,和長城的笠岩山城、茂朱的赤裳山城一同列為湖南的3大山城。

首爾夢村土城(서울 몽촌토성)

首爾夢村土城(서울 몽촌토성)

2024-03-12

首爾特別市松坡區奧林匹克路424

韓國古代國家百濟(西元前18~西元660)的漢城時期所建造的土城。看起來興建於3~4世紀左右,利用漢江作為護城河,並使用木柵來防禦。內部挖掘出的百濟遺跡展示於漢城百濟博物館,位於首爾松坡的奧林匹克公園內。

北村韓屋村(북촌한옥마을)

北村韓屋村(북촌한옥마을)

2025-04-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桂洞街37 (桂洞)

※ 北村特別管理地區(紅區)實施宵禁,夜間禁止觀光客造訪
- 禁止造訪時間 : 17:00~翌日10:00
- 禁止造訪內容 : 宵禁時間內,限制區域禁止觀光客造訪(違反時處以10萬韓元罰款)
- 施行日 : 2025年3月1日起
- 限制區域 : 北村路11街一帶約34,000平方公尺

※ 北村韓屋村參觀禮節
- 團體遊客造訪時務必有導遊同行
- 禁止遊覽車違規停車
- 禁止任意侵入私人住宅、任意拍攝、亂丟垃圾、路邊隨地便溺、發出噪音
- 請遵守造訪時間

北村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和宗廟間,傳統韓屋林立,為首爾極具代表性的傳統住宅區。許多文化史蹟皆位於此地,也被稱為市中心的街頭博物館。因坐落於清溪川與鐘路北方而被稱為「北村」,有嘉會洞、松峴洞、安國洞、仁寺洞,而司諫洞、桂洞、昭格洞、齋洞等地名,也留下歷史的痕跡,可知這裡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北村是朝鮮時代兩班貴族的居住地區,至1920年代為止,這裡都沒有大幅變化,只有幾戶擁有高柱大門的大戶人家及數棟韓屋。直到1930年代,首爾的行政區域擴張,城市構造也朝近代化發展,北村才開始逐漸產生轉變。房地產公司購入北村的大片土地與林野,於此地集體建設中小型韓屋,如今嘉會洞11番地與31番地、三清洞35番地、桂洞135番地的韓屋住宅,皆為此時期所形成。於大廳設置玻璃門、在屋簷上安裝洋鐵皮等,這些使用當時新建材的北村韓屋,既具備傳統韓屋的樣貌,又適應了近代城市化,進化為新的城市住宅類型,因而備受矚目。

有別於1960年代整個北村地區都是韓屋的盛況,自1990年代以後,因急速增加的多戶數住宅,許多韓屋逐漸消失,但部分地區仍有一整片屋況良好的韓屋留存。北村內的許多韓屋屋頂與屋簷相連,甚至連牆壁也和鄰居共用,這樣的風景也讓人重新感受到被遺忘的溫暖人情味。北村之美值得細細品味,在此靜靜漫步,相連的屋簷與小巷弄,無一不透著傳統的風情與美。為了讓這裡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觀光景點,也請遵守參觀禮儀,盡量進行「安靜旅遊」。

※ 所謂「安靜旅遊」,指旅客在遊覽時不侵害當地居民的生活圈與環境,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的旅遊形態。

順天倭城(순천왜성)

順天倭城(순천왜성)

2021-08-23

全南順天市海龍面新星里

丁酉再亂(1597年)當時在陸戰敗退的倭軍先鋒將領-宇喜多秀家和堂高虎,把此地設為攻略湖南的前進基地以及最後防禦基地,歷經3個月期間所建立的土石城。此地也是倭將小西行長帶領1400餘名的倭兵駐屯和朝明聯合軍歷經兩次交手的交戰地,南海岸26個倭城中唯一殘留下來的。
順天倭城是主要的水路要地,城郭規模36,480坪, 外城2,502公尺, 內城1,342公尺,外郭城(土石城)3個, 本城(石城)3層, 再加上12個城門來構成的城郭,挖掘檢丹山城方向的陸地,像個島似的讓水環繞於周邊,再利用睿橋、倭橋城和城外連接,被日本人稱之為順天城。壬辰亂的戰敗主要是因為見到全羅道的義兵和水軍的英勇交戰,豐臣秀吉欲徹底公略全羅道的野心,使得全羅道各處的攻勢逐漸強化,戊戌年(1598연)8月豐臣秀吉死後,小西行長和朝明水陸聯合軍交戰2個月間,此地成為此戰爭最後最大的激戰地,也讓順天倭城因此聞名。
順天市往麗水方向行進6公里左轉6公里的話,有著200餘戶人家居住著的新星里村和李忠武公的忠武寺,往南200公尺和光陽面相鄰處則有著鬱鬱蒼蒼松樹林的倭城。劉綎、權慄帶領的3萬6千名陸軍,陳璘、李舜臣帶領的1萬5千名水軍合力滅絕倭軍,李忠武公27天期間致力於此,具有大獲全勝戰跡地的此項深意,是給後代子孫極佳教育意涵的場所。

禿山城 洗馬臺址

2008-06-03

京畿烏山市紙串洞

禿山城被列為古蹟第140號,是個本城總長1,100公尺,內城350公尺的雅致山城。雖然禿山城建造的年代不詳,但依據其位置特性、周圍古城及位於南漢山城的關鍵位置、設立首都的各項戰略性優勢來看可以得知此地相當重要。
此地原在百濟時期建成,在統一新羅時期及高麗時期也是軍事重地。禿山本來被稱為石大山或香爐峰,在朝鮮時代被稱為禿山城,在壬辰倭亂時期,則是因為權慄將軍微妙的兵馬策略而被稱之為『洗馬山』或『洗馬臺』,現今在山頂上還可以看到有座李承晚總統親筆題的「洗馬臺閣」匾額。
禿山城雖然位於主要的軍事基地,但卻有飲水不足的缺點。因此1593年(宣祖26)明朝元軍收復平壤南下的同時,曾為全羅道巡邊使的權慄將軍和明軍相呼應,一收復首爾,兩萬名的軍士就在此駐屯,大軍間相互對峙的禿山城因此勝名遠播。那時倭將加藤淸正所帶領的倭軍事看此座山光禿禿而認為此地沒有充足水源,因此命令士兵運水上山去刺探敵情。然而權慄將軍看出窩軍的意圖,將白馬帶領到山上,用白米來冒充水來洗馬,讓看到此景的倭軍誤以為此地水源充足而退兵。如此水源不足的缺點,被權慄將軍的聰明睿智所克服,因此流傳下洗馬臺這個名稱,之後在1957年復原此城。
※1977年刊行的全國文化遺跡總覽內,對於「禿山城 洗馬臺址」詳細說明了其作用,是百濟時期興建的古城,在統一新羅時期及高麗時期皆為重要的軍事要地,壬辰倭亂時期,權慄將軍駐屯於此,並發明製作了火砲而在幸州大捷大獲全勝。此外,壬亂後,朝廷在禿山城設立莊嚴的洗馬臺,並在此設立兵器廠試圖更加精進士兵武藝。正祖16年(1792年)重修禿山城和洗馬臺。

金浦文殊山城(김포 문수산성)

2022-12-20

京畿道金浦市月串面文殊山路102-38
+82-31-980-2485

位於文殊山的文殊山城是史蹟第139號,朝鮮第19代王肅宗餘20年(1694年)為了抵禦外敵,強化江華島防禦的一座山城。北門、西門、南門在丙寅洋擾(1866年)時燒毀而未能保存下來。然而分別在1995年及2002年復原了南、北門。
城的總長度為6公里,目前尚未復原的部分仍有4公里。文殊山城周邊的風景更是秀麗宜人,山頂處可觀望到北韓的土地,過了漢江浦口則可以看到首爾的三角山,甚至可以俯瞰到仁川的前海景致。還有透過四季的變換,有著相當美麗自然風景的金浦錦江。此地也有意函著昔日韓國末年為抵禦受到外敵侵略而設立的山教育場,及新羅貞聖女王時期所創建的文殊寺。此外,不論Gunha-ri或城東里,處處也都是登山的絕佳去處(登山路線約50分鐘)。
* 主要文化資產 - 文殊寺楓潭大師浮屠&碑(有形文化資產第91號)、文殊山城(史蹟第1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