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金堤市萬頃邑火浦3巷54-9
+82-63-544-0416
被指定為傳統寺廟第111號的聖母庵,是位於全羅北道金堤市萬頃面火浦里43號維仰山的韓國佛教曹溪宗寺廟。聖母庵的由來可追溯回1562年朝鮮時代,全羅北道有名的僧侶震默大師(1562~1633)的母親過世後,為了以後自己與姊姊們離開人世後,母親仍能長久有人祭拜而將母親的墓供奉在聖母庵。母親的墓位於風水位,就算以後沒有子孫了仍然會有人來祭拜。至今為止,仍然有許多人為了實現願望而來到此地向震默大師的母親致意。震默大獅母親的墓淡雅而有氣派,墓碑的牌位上寫著“震黙大聖師尊妣之墓”。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金堤市進鳳面深浦10巷94
+82-63-540-3324
就像是蓋在削掉的鳳山頭,位於奇岩怪石的絕壁上,放眼望去是一望無盡的大海,因此稱為望海寺。萬頃江下游與西海交界處,能遠眺古群山列島,位於此處的望海寺,有著與久遠歷史不相稱的簡陋規模。百濟時期642年(義慈王2年)浮雪居士(韓國三國時代於金堤一帶活動的僧侶)來到此處建立佛寺並傳道,但之後佛寺地基傾倒沉進海底。朝鮮時代1589年(宣祖22年)震默大師(1562~1633,朝鮮後期金堤出生的僧侶)再次建造了望海寺樂西殿(全羅北道文化財資料第128號),ㄱ字型的建築物前有間突出來的部分有木製地板(Maru),後面掛著近幾年來做的鐘。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金堤市金山面清道6巷40
+82-63-548-0917
歸信寺是676年由義相大師(新羅時代的僧侶)所建,當時被稱為國信寺,以新羅時代的話轉成現在的名字。1592年後因壬辰倭亂而燒毀,1873年時重建。現在所留存下來建築物有指定為寶物第826號的大寂光殿、冥府殿、山神閣、寮舍齋等,主要的文化財有歸信寺3層石塔(地方有形文化財62)、供奉大師或僧侶舍利的墓塔-歸信寺浮屠(地方有形文化財63)、背上背著男根石看向西方俯臥的獅子像-歸信寺石獸(地方有形文化財64)。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高敞郡高敞邑牟陽城路1
+82-63-560-8067
高敞邑城是朝鮮端宗元年(西元1453年)百姓們以未雨綢繆的智慧,為抵禦倭寇侵略以天然石塊築成的城郭,又名牟陽城。城裡有復原的朝鮮時代官衙。不僅可以遊覽以前韓國的傳統城郭,還可以在附近邊散步邊欣賞與楓葉融合的自然景觀。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任實郡雲岩面立石里
+82-63-640-4082
從任實邑經過16km支點的康津橋往右上走5km就會看到蟬津壩,或是從全州往完州郡九耳面方向走28km就會抵達以前因釣魚處聞名的玉井湖,雖然現在因為玉井湖被指定為上水源保護區而禁止釣魚,但被壩攔住的玉井湖風光依舊美麗。玉井湖流域面積763㎢,滿水面積25.5㎢,總蓄水量可達4億3,000萬噸。流經蘆嶺山脈間任實郡雲岩賣的一帶的蟬津江上流,在玉井里以壩攔下,經過另一面西邊的井邑市七寶後,灌溉界火島與湖南平野。另一方面又利用排水時的落差來發電,是多用途的提壩。玉井湖週邊有雲岩大橋、落雷石、堤壩等秀麗景觀,秋天早晨水氣雲霧繚繞,非常壯觀。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任實郡德峙面川潭1街49
九潭村位於蟾津江上游,每逢春天江邊就會開滿紅梅與白梅。由九潭村至附近的川潭村,長約3km區間的蟾津江邊,相當適合散步,可以欣賞到梅花與櫻花爭相綻放的美景。以前的九潭村只是名不經傳的小村落,後來因蟾津江、梅花、村子入口處的櫟樹古木等靜謐的美景,加上徒步旅遊的風潮興趣,使這裡透過人們的口耳相傳而漸漸為人所知。1998年上映的電影《美麗時節》也曾在此拍攝。
2024-02-19
京畿道加平郡清平面上池路64號街77
+82-31-580-2514, 2062
公園位於虎鳴山,步道沿虎鳴湖畔而設。漂浮於湖中的烏龜為太陽能發電設備,用於發電。虎鳴山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老虎傳說,因而設有老虎攝影區,可倚著老虎模型拍照留念。周邊有南怡島、清平湖、晨靜樹木園等值得一遊的景點。
2024-04-06
全北特別自治道金堤市黃山5街158
文殊寺位於全羅北道金堤市黃山洞鳳凰山,初建於642年新羅時代。950年因火災全數燒毀,957年王師於距原地約350m距離的現址重建寺廟。之後1705年又重建當時已成為廢墟的文殊寺,之後繼續發展至今。現存的建築物包含有大雄殿、冥府殿、山神閣、寮舍齋等,文殊寺前的櫸樹推定為1202年種植,樹底部圓周530cm,佔地面積約為47.6㎡。每年陰曆正月14日晚上會舉行木祭,廟裡也會一同舉辦山神祭。
2024-04-06
全北特別自治道金堤市扶梁面碧骨堤路442
韓國首度興建的舊水庫重修碑與堤防,之後在新羅元聖王6年(790年)、高麗顯宗及仁宗21年(1143年)加以修築,並在朝鮮太宗15年(1415年)重新築造,1420年(世宗2年)因暴雨沖刷而毀壞。
如今遺址上只剩下約3公里長的一直線堤防,1925年「東津土地改良合作社」將堤防改建為農業灌溉所需的水路,使其原貌幾近喪失。堤防的北側可見朝鮮時代在重修碧骨堤後,為紀念該事蹟而豎立的石碑,但磨損嚴重,上頭文字難辨。
1975年發掘並調查了2處用於調節水庫水量的水門所在位置,結果發現其在興建當時曾經利用了高水準測量技術的大規模工程。碧骨堤不僅僅因是韓國首座水庫而具有深遠意義,從當時已擁有可建造水庫的卓越土木技術這一點來看,也是為韓國科學技術史上提供劃時代史實的古蹟。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有多處景點,包括能了解古代農耕文化的農耕文化博物館、農耕史主題館及體驗館、展示韓國東洋畫畫家羅相沐作品的碧川美術館等,可順道參觀。
※寵物友善景點(所有犬種),但務必佩戴牽繩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任實郡聖壽面聖壽里山124
+82-63-640-2475
擁有高麗與朝鮮建國相關史跡的深遠山谷,休養林建造於人們無法輕易進入的艱難聖壽山谷地內,這裡已成為吸引人氣的夏季避暑勝地的新選擇。具備有兒童遊戲區與可容納200人以上食宿、家族可以一起休憩的公寓式住宿設施,以及野營場等。只能聽到水聲與鳥叫聲的安靜、清靜,令人愉快的休養名地。
* 區域面積 - 425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