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首爾特別市中區貞洞街41-11
+82-2-752-7525
位於朝鮮宮殿德壽宮旁的紅磚近代西式建築,為1899年落成的大韓帝國皇家圖書館,1904年發生德壽宮大火後,轉作為高宗的臨時住處,同時也是1905年被日本強制簽訂非法條約「乙巳勒約」的悲痛地點。重明殿的展覽館目前則是進行歷史教育的場所。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王宮面宮城路666
* 被稱為王宮里聖地的王宮里遺跡 *
王宮里遺跡1998年9月17日被列為史蹟第408號,面積達21萬6,862㎡。這裡又被稱為「王宮里聖地」,關於其建築年代有好幾種說法,有馬韓箕準在此建都之說,有百濟武王遷都或將此地作為別都之說,也有高句麗遺民安勝自立為報德國之王並在此建都之說,以及後百濟甄萱於此建都之說。據考古調查的結果,王宮里遺跡被認為是歷經三個時期(百濟後期~統一新羅後期)所建的王宮。石塔東側30m處,發現了2座統一新羅時期的瓦窯址。特別是以圍繞石塔周邊丘陵地為中心,還找到了呈正方型的平地城城郭相關文物,城郭的樣貌也透過發掘工程漸漸展現。此外,還在城郭內外發現寬約1m、用扁平的石頭鋪設而成的設施,是有助於城郭研究的好資料。在此地區內還發現了能了解王宮里五層石塔(國寶第289號)與寺址配置的文物,以及外側圍起來的正方型城,是佐證此地為百濟後期遷都益山或將益山建為別都的重要遺址。
* 王宮里遺跡,百濟史謎題的鑰匙 *
王宮里遺跡與益山彌勒寺址是最大型的百濟遺址。王宮里遺跡受到矚目不在於其大小,而是因為它能作為此地曾是百濟王都的王都說,以及百濟後期遷都益山說等歷史假說的證明。益山曾為百濟王都的學說,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大東地誌:益山邑誌》等文獻中有所記載。上面留有此地曾為「過去的王宮遺址」、「武王興建別都之處」、「馬韓的宮城舊址」等記錄。這些資料與王宮里遺跡的發掘,雖然成為益山過去為百濟王都一說的有力論據,但至今仍是百濟史尚待解決的謎題。
* 王宮里遺跡展示館 *
王宮里遺跡展示館建於王宮里五層石塔所在的王宮里遺跡南側,於2008年開館,館內介紹了於遺跡發掘調查過程中確認的內容,並展出相關出土文物,起到文化教育空間的作用。王宮里遺跡是從1989年起,花費20年的時間發掘考察的結果。可以確定這裡曾是百濟武王時期建立的王宮,後來王宮的重要建築坍塌毀損,而於原址上建造了寺院。在展示館內展出了王宮里遺跡考古調查的影片,以及重要出土文物,讓訪客能輕鬆認識遺跡。在此遊客還能觸摸百濟瓦片,一覽百濟瓦片的製作過程,或進行木板拓印體驗。在王宮里遺跡內可以找到韓國古代王宮裡最早出現的外郭城牆,王處理政事、執行儀式的正殿等14個建築遺址,百濟最好的庭園遺址,生產金、玻璃、銅的工房址,以及韓國最早的衛生設施大型洗手間遺址等。對於掌握王宮的修築過程與當時的宮廷生活,皆為非常重要的資料。而展示館內挑選並展出了約300多件出土文物,以及能象徵王宮的金製品、玻璃製品、首府名印章瓦、有顎土器、蓮紋瓦當、各種印章瓦與土器、生產金與玻璃製品的熔爐等。
* 開館日 : 2008年12月23日
2016-10-20
慶尚南道南海郡三東面錦岩路562-23
南海蝴蝶&主題公園位在擁有美麗海洋的南海,內部設施有蝴蝶生態館、蝴蝶植物園、蝴蝶與昆蟲展示場、侏儸紀公園、鳥園、3D立體展示館等,活動有LED光之慶典、抓淡水魚體驗、搭乘迷你火車等。另外亦有恐龍、蝴蝶模型商店與旅客休憩區。館內提供10多種兒童體驗,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訪,增進親子互動與學習。
2021-03-23
慶尚南道河東郡岳陽面岳陽西路357
慶尚南道河東郡岳陽面是河東郡1邑12面中的1面,面積為51.8㎢(農耕地 12.4、林野 35.2、其他 4.2)。岳陽面東為赤良面,西為花開面,南為河東邑與蟾津江對岸的光陽市多鴨面,北為青岩面,共與1道、1市、5邑面相臨。智異山峻嶺的三面為盆地型山岳,中心有岳陽川流過,使此地的土地相當肥沃。岳陽面的行政區域共有14個洞,人口共有1,735戶、3,800多人。
此地生產杮子中的最佳品種大峰杮,果實色澤飽滿,滋味香甜。岳陽郡生產的大峰杮佔河東郡全郡的8成以上,因為三面環山的盆地地形,使這裡少強風災害,冬季相較之下較溫暖,形成最適合生產品質優秀的大峰杮的天然條件。在岳陽面平沙里公園每年10月底還會舉辦大峰杮節,可進行摘杮子、做杮餅等各種體驗。
* 河東野生茶
統一新羅時代興德王時期,大廉將茶種由唐朝引進國內,在王命之下於智異山種茶,此為韓國茶之起源。河東一帶因有著蟾津江的眾多支流,多霧多濕且溫差大,加上擁有極佳的土質,相當適合栽培茶葉。綠茶多在穀雨前後採茶,再進行炒茶與乾燥之作業製成,並透過發酵,形成獨特的茶味與香氣。溫度與濕度越高,發酵就越快,但一般來說要經過18小時的自然發酵,才能得到更高品質的茶葉。
※慢城「Slow City」指適合慢活美學的城市。河東郡岳陽面於2009年2月6日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慢城組織理事會中,被單獨指定為「Slow City」,成為韓國的第5個「Slow City」。
2020-02-04
慶尚北道尚州市咸昌邑曾村里258
+82-54-541-3551
能見到各種文化財的寺廟-龍華寺(尚州)
龍華寺是位於咸昌邑曾村里的寺廟,有關是誰在何時建造了龍華寺,至今尚無法得知正確資訊。如果根據傳說,此處為新羅文武王時期,義湘祖師初次創建詳安寺的遺跡地。朝鮮後期編輯的『咸昌邑誌』紀錄著此寺, ‘司倉後方賢塔洞有著為新羅古剎的大寺廟,內有石造彌勒像兩座’。 內容所說的兩個石造彌勒像正是供奉在藥師殿內的佛像、石造如來坐像,亦或是另外的石佛立像,都是被指定為寶物的佛像。除此之外,雖然沒有傳下來的紀錄,但寺內有石塔、石燈、柱礎石等好幾種歷史悠久的石材,可以知道這裡是有著久遠歷史的寺廟。
位於龍華寺的各種文物
龍華寺法堂內供奉著石佛立像寶物第118號與石佛坐像第120號各一具,寺內還有石塔及石塔材、光背片、長臺石等眾多原本散落於附近村莊的石造建築部材,現在都已經聚集在寺內。石塔在法堂重建時移至東側偏房,而法堂內的兩尊石佛原本位在北邊台地。現在的寶物第118號石佛立像原本有刻著好幾個立像的石板,石板上一定有光背,但表面因磨損嚴重,雕刻的火焰紋已看不清楚﹔整體磨損嚴重,細膩的雕刻部分雖然已無從得知,但仍然可看出其造型之精緻、手法之優秀﹔依據其圓滿美麗的面向、端正的兩測肩膀與胸線,還有柔和雙臂與表情都在在顯露出與新羅時代石像相同的印象,因次判定為8世紀後期的作品。
寺廟將寶物第120號的石佛坐像作為主尊供奉,雖無光背但擁有底座,底座由上、中、下臺的石與長石組成;雕刻著八個角的下臺石上有著覆瓣蓮花文、中臺石上沒有什麼裝飾、上臺石由圓型組成,側面央緣雕刻以單瓣的八角花瓣,各面又再配置一個花瓣,共有十六個花瓣,各花瓣內又再裝飾著花瓣。佛像是由許多雲母石混合的花崗石組成的如來像,正面磨損嚴重,擁有豐富印象與圓滿、兩測肩膀端正,可推測為新羅時期作品。另外以著重於兩側手與腳的雕刻、衣紋不鮮明的點來看,可推斷為新羅後半9世紀的作品。
2022-09-07
慶尚北道尚州市銀尺面聖主峰路3
+82-54-541-6512
位於慶尚北道尚州市銀尺面南谷里的聖主峰自然休養林,是與自然景觀融合、僅設置休養與休憩必要基本設施的休養林。擁有森林小屋6棟與團體用韓方森林休養館11間房合、可舉辦團體活動的修練館及研討室、59個露營平臺與帳棚場5處、營火場1處、森林浴場1處,還有可提供森林內體驗空間的設施。另外備有亭子與炊事場、空橋、戲水場、噴水池等基本設施。
2020-04-21
慶尚北道尚州市沙伐面忠義路230
+82-54-537-6095
位於慶尚北道尚州市沙伐面錦欣里的‘忠義祠’,供奉了朝鮮中期壬辰倭亂時屢建功績的武官鄭起龍(1562~1622)牌位。忠義祠於1974年被指定為地方文化財紀念物第13號,展示館內陳列寶物第669號五件與動產文化財。每年10月時,地區居民都會重現當初奪回尚州城的場面,宣傳並傳承鄭起龍將軍的護國思想。
2020-06-24
京畿道坡州市炭縣面長陵路90
+82-31-945-9242
位於坡州的長陵是文化保存管理上不公開的文化財,為朝鮮第16代王仁祖(1595-1649,在位期間1623-1649)與其王妃仁烈王后(1594-1635)的陵寢。仁祖是光海君時期經由仁祖反正(1623年)登上王位,歷經丁卯胡亂(1627年)與丙子胡亂(1636年)等考驗,於1649年在昌德宮大造殿離開人世。
2021-04-16
全羅南道潭陽郡昌平面石牆街56-24
+82-2-383-3807
屬於農村地區的潭陽昌平面擁有保存良好的舒適自然環境,以及發達的番茄、草莓、溫室蔬菜等都市近郊產業,具有發展成為田園都市的無限潛力,人心淳樸,是一處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麗初期就開始使用至今,這裡在歷史上是文武百官輩出的書香門第之處,一直守著忠孝禮信義,名聲顯赫。壬辰倭亂義兵將領霽峰高敬命的次子鶴峯高因厚的第11代孫,朝鮮時代末期(舊韓末時期)義兵隊長鹿川高光洵就出生於此。之後這裡陸續出了1906年4月1日創立私立昌興學校並教授新學的春崗高鼎柱、國務總理、國會副議長、各部長官,以及傳承法律界緣脈的大法官與新聞傳播界的巨匠高在旭,還有最早的工學博士李升基、最早的女性農業博士金思順(音譯)等名人。這裡也有著過去朝鮮時代曾作為貢品的昌平米糖與韓菓、竹鹽、竹鹽大醬、傳統牛肉餅等值得昌平驕傲的韓國傳統食品。
* 歷史
三韓時代 - 拘溪國
百濟時代 - 屈支縣
新羅時代 – 西元757年(景德王16年)祈陽縣
高麗時代 – 西元940年(太祖23年)昌平縣,又名鳴平,西元1144年(仁宗21年)中央指派縣令
朝鮮時代 -
西元1474年(成宗5年)廢昌平縣併入光州牧,後因金有山上書而於1479年改回昌平縣
西元1758年(英祖34年)閔百祿編著昌平縣誌
西元1793年(正祖17年)昌平縣令趙光存從今日的古西面古邑里搬遷至今日的昌平面昌平里82(昌平面事務所)
西元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成為南原府昌平郡(4等郡守)
西元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成為全羅南道昌平郡,管轄9個面
日據時代(日帝強佔期)-
1910年國權侵奪時代(韓日強制合併)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號(1913.12.29公布)將昌平郡併入潭陽郡內,並改名為昌平面
※ 昌平的地名來自於孔子出身的魯國昌平鄕,據說是因與其地形地勢相似而命名。1990年4月1日起,潭陽郡南面外東里被併入昌平面內。
2023-01-05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求智面求智西路726
道東書院是為祭祀朝鮮五賢之一,牌位甚至入祀於文廟中的儒學家寒暄堂金宏弼先生所建立的書院,與紹修書院、屏山書院、陶山書院及玉山書院並稱韓國五大書院。1568年(宣祖元年)以雙溪書院之名,在地方儒林的主持下建於玄風琵瑟東側山麓,並於創建五年後的1573年(宣祖6年)得君王賜額,可惜於壬辰倭亂時慘遭焚毁。而後於1604年(宣祖37年)以甫老洞書院之名被地方士人遷移至今日的位置重建,1607年(宣祖40年)取當時性理學大家李滉盛讚金宏弼先生「東方道學之宗」之言,被賜額「道東」,當地村落亦隨之改稱道東里。道東書院是高宗時代不受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影響,未被拆除的47座重要書院之一,在當地士人與後代子孫的悉心保護下,得以妥善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