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石冰庫(경주 석빙고) - 地區信息 - 韓國旅遊信息

慶州石冰庫(경주 석빙고)

慶州石冰庫(경주 석빙고)

1.5 Km    16890     2022-12-28

慶尚北道慶州市仁旺洞

石冰庫的意思就是用石頭做的冰庫,是古代的冰箱。這個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古代冰庫在新羅(BC 57-AD 935)的首都慶州的半月山上。這個優秀的古代遺蹟的外觀非常簡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望。走到石冰庫的入口附近,就會有陣陣冷氣襲來。石冰庫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這種神奇的結構體現了韓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石冰庫建在地氣寒冷的地方,地面和墻壁是花崗岩的,頂部是拱形,有通風口。建石冰庫的時候,最後用了很多很多的石灰,起到了防止外部的濕氣和雨水進入的作用。另外,冰庫地面是傾斜的,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流走,花崗岩的頂部最後又抹了一層泥土,只留出了通風口。在這樣的冰庫裏儲藏冰的時候,使用了稻草來隔熱。現代的科學家在這裏做過試驗,用稻草隔熱保存冰時,6個月後冰只减少了0.4%。在古代,這裏保存的冰在夏天是上層社會最高級的零食。因此,韓國的很多歷史書上都有君王下令儲藏冰塊的記載。由此可推算,韓國至少在1500年前就開始建築並使用石冰庫。現在慶州的石冰庫建于朝鮮英祖14年(AD1733年),內部長12.27米,寬5.76米,是原貌保存較好的石冰庫之一。慶州的石冰庫是國家管理的遺迹,被指定爲寶物第66號。

慶州月城(半月城)(경주 월성(반월성))

慶州月城(半月城)(경주 월성(반월성))

1.5 Km    13206     2022-11-14

慶尚北道慶州市仁旺洞

半月城是從西元101年婆娑王22年到西元935年新羅滅亡為止使用的宮殿。地形似上弦月,又稱為新月城和月城;又是國王居住的王城,又稱在城。從朝鮮時代開始一直到今日都被稱為半月城。月城是由石頭和泥土和成的土石築城,長1,841公尺,城內面積是193,585平方公尺,東邊有東宮與月池相連,北邊有瞻星臺,南邊有南川發揮防衛線的功能,保護著城池。根據記錄,門分為南門、歸正門、北門、仁化門、玄德門、武平門、遵禮門、臨海門;樓閣有月上樓、望德樓、鳴鶴樓、鼓樓;殿有朝元殿、崇禮殿、平議殿、南堂、月正堂、右司祿館、左司祿館、玲閣省;宮有內城、永明宮、月池宮、永昌宮、內黃殿等。直到今日,月城地下仍埋有青銅器時代的無文土器、統一新羅時代的土器、瓦片和建築物礎石等文物。

傳說在城建好之前有個叫做瓠公的人,於昔脫解王年幼時,刻意企圖占據此地。南解王得知後,立即將昔脫解王招為女婿,昔脫解王因而成為了新羅第四代君王。之後婆娑王22年(西元101年)時在此地築城並移居至此地,之後新羅歷代的君王,都是住在半月城內。

大陵麻糬(대릉묘찌)

大陵麻糬(대릉묘찌)

1.5 Km    0     2024-02-02

慶尚北道慶州市鮑石路1085

韓國傳統甜點「麻糬」與粒粒冰淇淋的獨特組合!鄰近皇理團路中央路段的特色甜點店,位於大陵苑(天馬塚)附近(約783公尺)。店內未設座位,為外帶專賣店。品項僅有三種,艾草麻糬為艾草外皮,內包綠色豌豆餡,清淡爽口;巧克力麻糬是將比利時黑巧克力融化後混合豆沙餡,香甜可口;核桃麻糬的豆沙餡混合了核桃粒,口感絕佳。麻糬本身已切成三四塊以便顧客食用,下方舖著粒粒冰淇淋,一人份以杯裝提供。杯子上還繪有兔子插畫,如同這裡的甜點一般,獨特又可愛。也可購買禮盒包裝,內有完整的8顆麻糬,適合喜愛品嚐各種甜點的人。

慶州歷史遺址區[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경주역사유적지구[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慶州歷史遺址區[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경주역사유적지구[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1.6 Km    12364     2022-05-26

慶尚北道慶州市太宗路757

2000年11月登錄至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慶州歷史遺址區」是完整保存新羅(57-935)古都-慶州之歷史與文化的遺址區。依照遺址的類型共分成5個歷史遺址區。第一個區域是新羅佛教美術的寶庫──南山地區。慶州南山號稱是室外博物館,可以看到見證新羅王朝建立及沒落的歷史史蹟,有鮑石亭(史蹟)與塔谷磨崖雕像群(寶物)、天龍寺址三層石塔(寶物)、七佛庵磨崖石佛(寶物) 、佛谷石佛坐像(寶物)等37個佛教遺蹟分散於境內。第二個區域是新羅千年王朝的宮闕──月城地區。包含雞林(史蹟)、曾為新羅王宮別宮址之東宮與月池(史蹟)、以及東洋首屈一指的觀星設備瞻星臺(國寶)等。第三個區域是新羅王與王妃貴族的古墳群分布地區──大陵苑地區。有路東里古墳群(史蹟)、路西里古墳群(史蹟)、皇南里古墳群(史蹟)、五陵(史蹟)、財買井(史蹟)等, 挖掘古墳所發現的珍貴文物有金冠、天馬圖、各種陶器等,讓我們更能了解當時的文化。第四個區域是新羅佛教文化精髓的皇龍寺地區,這裡保存了皇龍寺(史蹟)與芬皇寺石塔。最後一個區域是王京防禦設施的核心──山城地區,在這裡可以看到據推測大約是400年前堆砌的明活山城(史蹟)。

慶州歷史遺址區共有52個地方文化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區。
* 南山地區(史蹟)
菩提寺磨崖石佛(地方有形文化財)
彌勒谷石佛坐像(寶物)
茸長寺谷三層石塔(寶物)、石佛坐像(寶物)
茸長寺址磨崖如來坐像(寶物)
天龍寺址三層石塔(寶物)
南澗寺址幢竿支柱(寶物)
南澗寺址石井(地方文化財資料)
慶州南山里三層石塔(寶物)
慶州拜里石佛立像(寶物)、潤乙谷磨崖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財)、三陵(史蹟)
佛谷石佛坐像(寶物)
神仙庵磨崖菩薩半跏像(寶物)
七佛庵磨崖石佛(寶物)
塔谷磨崖雕像群(寶物)
三陵溪石佛坐像(寶物)
三陵溪谷磨崖觀音菩薩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三陵溪谷磨崖石迦如來坐像/線刻如來坐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三陵溪谷線刻六尊佛(地方有形文化財)
笠谷石佛頭(地方有形文化財)
寢息谷石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列岩谷石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藥水溪谷磨崖立佛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白雲臺磨崖石佛立像(地方有形文化財)
鮑石亭址(史蹟)
慶州南山城(史蹟)
書出池(史蹟)
新羅逸聖王陵(史蹟)、新羅定康王陵(史蹟)、新羅憲康王陵(史蹟)
新羅奈勿王陵(史蹟)、祗摩王陵(史蹟)、景哀王陵(史蹟)
慶州蘿井(史蹟)
慶州南山洞石造龕室(地方有形文化財)

* 月城地區
鷄林(史蹟)
慶州月城(史蹟)
東宮與月池(史蹟)
瞻星臺(國寶)
奈勿王陵雞林月城地帶(史蹟與名勝)

* 大陵苑地區
味鄒王陵(史蹟)
慶州大陵苑一帶(史蹟)
五陵(史蹟第172號)
東部史蹟地帶(史蹟)
財買井(史蹟)

* 皇龍寺地區
皇龍寺址(史蹟)
芬皇寺模磚石塔(國寶)

* 山城地區
明活山城(史蹟)

國立慶州博物館(국립경주박물관)

國立慶州博物館(국립경주박물관)

1.6 Km    35305     2022-11-11

慶尚北道慶州市日精路186

位於新羅千年首都慶州的國立慶州博物館,是能一覽新羅文化遺產的韓國代表博物館。國立慶州博物館擁有60多年的歷史,致力於推廣博物館教育,包括慶州兒童博物館學校等各種教育活動,也備有兒童博物館。特別是最近委託「TEOYANG STUDIO」在知名設計師YANG TEO巧手下改造而成的新羅歷史館與新羅美術館,華麗的大廳備受訪客矚目。國立慶州博物館共有5個常設展覽室,能欣賞到千年王國新羅的成長與燦爛的美術文化、被列為國寶與寶物等珍貴的文物。

水耕寺(수경사)

水耕寺(수경사)

1.6 Km    0     2024-02-02

慶尚北道慶州市沙正路57號街25

由過去的寺院與池塘改建而成的創意韓食餐廳,入口處舖設大理石與礫石,營造出神秘又簡潔的氛圍,內部保留韓屋原貌,以白色調作為點綴,顯得乾淨俐落。主打餐點為烤牛肉與蓮葉飯,慶州烤牛肉用醬油與蔥等醃製入味,蓮葉飯則是將混合白米與雜糧而成的雜糧飯再次用蓮葉包起後蒸煮,更加健康且令人胃口大開。配菜包括當季生菜與小菜,另有將起司表面炸至酥脆的大陵苑炸起司、融合七種蔬菜、紫蘇與蓮藕片,能品嚐食材原味的牛胸肉雜菜義大利麵,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的韓國傳統料理,讓每個人都能輕鬆享用美味。

天馬塚(大陵苑)(천마총(대릉원))

1.6 Km    57446     2023-07-05

慶尚北道慶州市雞林路9

慶州代表古蹟之一的大陵苑,匯聚了23座大大小小古墳的史蹟公園,寂靜的古墳之間設有步道,皇南洞最大古墳「皇南大塚」、曾出土的《天馬圖》的「天馬塚」、又名竹長陵的「味鄒王陵」等景點皆散布於園內。 

於1973年進行挖掘調查的天馬塚高12.7m、直徑50m,曾出土過包含金冠在內的多樣文物。當時因挖出了繪有《天馬圖》的馬鞍韂(垂在馬鞍兩側,用以防止泥土濺到騎馬者衣物的皮革器具),而將之命名為「天馬塚」,這裡也是大陵苑中唯一公開內部的古墳。

據推測,天馬塚為建於5世紀末至6世紀初的古墳,墳中的金冠、金帽、鳥翅造型冠飾、金腰帶、金銅鞋等,出土時仍佩戴在死者身上。其中的天馬塚金冠是迄今為止出土的金冠中最大、最華麗的一個。實物目前於國立慶州博物館中展出,務必前往參觀。

此外,在充分展現曲線美的古墳間立著的木蓮樹,因其美麗的景色而被稱為「大陵苑木蓮拍照區」,同樣也是不容錯過的景點。

慶州大陵苑一帶(경주 대릉원 일원)

慶州大陵苑一帶(경주 대릉원 일원)

1.6 Km    13732     2023-06-19

慶尚北道慶州市雞林路9

慶州市內皇南洞一帶有許多新羅時代初期的墓分布於此,部分位於大陵苑區域中。這些墓呈圓形封土,狀如土丘,日據時期被編成連號的90∼114、151∼155號,共有30座。大的墓為積石木槨墳,周邊有一些封墳消失的小型墳墓。在大陵苑內,有被傳為是味鄒王陵的墳墓,以及天馬塚與皇南大塚等。1973年發掘的天馬塚,直徑47m、高12.7m,包含珍貴的新羅金冠在內,有許多文物出土。特別是當時繪有天馬圖的馬鞍與馬韂(墊於馬鞍下擋泥用的馬具)出土,因而使這裡被稱為天馬塚,如今這裡也是大陵苑內唯一公開內部供人參觀的古墳。此外,1973~1975年進行考古調查的皇南大塚,南北長120m、東西寬80m、高23m,為巨大的雙墳。南側的墓出土了金銅冠、男性的部分遺骨與眾多文物,北側的墓出土了金冠,以及寫有夫人帶的銀製腰帶等文物,因此可以得知南側的墓主為男性,女性的墓主為女性,由此也可推測為夫婦的墳墓。

聖德大王神鐘(성덕대왕신종)

1.6 Km    26876     2020-04-21

慶尚北道慶州市日精路186

聖德大王神鐘是現今韓國流傳下來最大的鐘,高3.75公尺,底寬2.27公尺,厚11~25公分,重量於1997年經國立慶州博物館精密測算過後確定為18.9噸。這個鐘是新羅景德王為了讓世人稱頌其父聖德王的功績而製造,但沒能如期完成,最後是在其子惠恭王任內的西元771年完工,並被稱為聖德大王神鐘。又因一開始鐘被懸掛在奉德寺,也被稱為奉德寺鐘。另外,傳說當時為了造鐘將小孩投入熔爐鍛造,所以此鐘敲擊時常發出類似小孩哭聲的「emilre」聲,因此也被稱為emilre鐘。(後被證實只是謠傳)

在鐘的最上方有個協助發聲的音筒,這是韓國銅鐘才有的特殊構造。鐘的吊環──龍鈕是由龍頭的模樣刻製而成。在鐘的主體上,上下各有兩個環狀帶,帶上刻有花的紋路。而鐘的上部有四個方型區,裡頭各浮刻有九朵蓮花。在鐘的中部,共有兩個飛天仙女像,敲擊的部位─撞座設計為蓮花的模樣,另外還有兩處刻著此鐘的來歷。鐘的下延有幾處菱角,這種特別的設計成為聖德大王神鐘的特色。聖德大王神鐘是統一新羅經過各種淬煉,藝術達到全盛期時所製的鐘,其華麗的紋路及雕刻法足以代表整個時代。此外,保留在鐘體上1000多字的銘文,不論書寫的句子或雕刻手法都相當出色。神鐘歷經一千三百多年未被損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文化財,今後也將更小心地保存。

慶州菜包飯街(경주 쌈밥거리)

慶州菜包飯街(경주 쌈밥거리)

1.7 Km    0     2024-02-15

慶尚北道慶州市雞林路9

形成於慶州大陵苑周邊的美食街。菜包飯是用新鮮生菜包食美味的魚或肉,並包含使用傳統大醬製成的大醬鍋與豐盛小菜的套餐。在菜包飯街還能嚐到皇南餅(餅皮中包著豆沙的點心)、Q條(混合玉米粉與白糖製成的零食)等多種點心。鄰近瞻星臺、東宮與月池、月精橋與國立慶州博物館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