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Km 2010-02-17
首爾市鐘路區世宗路
Cafe imA位於韓國歷史最悠久的言論社建築, 也被指定為首爾市有形文化材的建築物內。建築物內1、2樓為一民美術館, 而美術館大廳就是Cafe imA的所在地。Cafe imA內最有名的菜單就是漢堡排和鬆餅,漢堡排搭配了菇蕈做成的獨特醬料,可和飯一起攪拌食用,份量也非常令人滿足。而鬆餅放上知名冰淇淋店的冰淇淋和鮮奶油、水果,不僅造型美觀,味道更是可口好吃,是店內的招牌。
14.4Km 2024-12-23
首爾特別市 龍山區 孝昌園路8街 16
+82-70-7566-2043
Jeong's Family是位於首爾龍山區漢城漢江水公寓的外國人專用民宿。在住宅區內,十分安靜,可以眺望優美的漢江景色,還可以到漢江公園散步。兩間客房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入住時提供歡迎飲料,還提供簡單的早餐,如果提前預約時提供晚餐。離機場巴士站很近,乘坐大衆交通工具可以輕鬆到達江南,弘大,明洞等首爾主要旅遊景點。有鑰匙保證金制度。
14.4Km 2022-09-2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世宗大路152
為遵循平生致力於輿論與文化振興的一民金相万先生(前東亞日報榮譽會長)的遺志,一民美術館由一民文化財團成立經營。一民美術館位於東亞日報的舊址,原為一民文化會館,1996年12月登記為一民美術館。2001年全面整修更新後,於2002年2月以擁有2個大型展示室與一民收藏室面貌重新開館。整修後玻璃與鋼鐵的藝術性,將光化門街道與美術館內部相連,可看出一民美術館想成為當代美術館的指向。只要一走進新建的入口,馬上就能將整層一目了然,也有幫助民眾快速抵達目的空間的服務區。
一民美術館內收藏有從高麗到近代的一民收藏品約430餘件,以及東亞日報委託收藏品1千2百多件,還有現代美術作品1百多件。一民收藏品為一民先生生前收藏的陶瓷器與書畫等,大部分作品皆淡雅樸實而美麗。東亞日報收藏品為東亞日報、新東亞、女性東亞等的插畫,是反映時代輿論狀況的重要資料。館內的現代作品則以社會氣息濃郁的作品為主,可以明顯看出做為當代美術館的個性。
14.4Km 2022-09-19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世宗大路152
由新聞歷史館、企劃展示館及多媒體映像館所構成的新聞博物館Presseum,是個可以鑑往知來的絕佳體驗空間。
14.4Km 2024-01-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郵政局路55
曹溪寺是大韓佛教直轄教區本寺,為擁有總務院、中央宗會等的韓國佛教核心寺院。高麗末期(14世紀末)原建於現今壽松公園(前 中東高中址)處,因火災損毀(年代不明)後,在1910年由韓龍雲、李晦光等僧侶以覺皇寺之名重建。而後又改名為太古寺,1936年開始擔當韓國佛教最高機關的角色,1954年發起驅逐日帝殘黨的佛教淨化運動後才更名為現在的曹溪寺。
曹溪山為中國仙佛教六大祖師之一的慧能大師(西元638-713年)入山修行傳道的山名,六祖慧能大師是幾位禪師中最受人景仰的。對於慧能大師一生與教誨的研究永無止境,成為修行佛教的指標。現在的曹溪寺為韓國佛教與其代表教派曹溪宗的主要寺院,寺內法堂是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每年都會舉辦經文、誦經、講座或祭祀等大大小小的儀式活動。
曹溪寺法堂後方的建築是曹溪宗總務院,內部的佛教新聞社主要出版佛教新聞,佛堂前方則有著1930年代建造的7層石塔。石塔內部供奉著佛祖舍利,此舍利是由斯里蘭卡的達摩波羅於1914年迎來韓國。石塔兩旁豎立了石燈,往法堂看去的左手邊可看到鐘樓。鐘樓內有著大鼓、梵鐘、雲板與木魚,早晚禮佛時都會敲響鐘聲,這不僅是為了人類,更是要讓那些萬物眾生聽到佛祖領悟的道理。敲響大鼓是為了渡化四腳奔跑的野獸、梵鐘則是為了那些墮落或在地獄受苦的眾生、雲板為的是天上的飛禽,木魚則代表了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們。鐘樓旁是1991年底完工的第一文化教育館,這裡大致以舉辦祈禱或法會為主,另外為了擴大寺院功能性,也會舉行結婚典禮、研討會、演講、戲劇表演、音樂會、展覽等各種文化活動。寺內庭園中有一棵樹齡五百年以上的老白松,高12m、樹幹周長1.67m,已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另外在法堂正面還有一棵高24m、樹齡四百年的槐樹,也呈現優雅的姿態。
第二文化教育館所在地的曹溪寺教化事務局,是韓國寺院中唯一僅由本寺所組成的佛教宣傳專門組織,並經營佛教大學。做為附屬設施,掌管著為初接觸者舉辦的基礎教理講座、經典研究經學院、與各種興趣相關的文化講座等教育業務,每月還會發行2次曹溪寺報,傳達各種佛教界相關消息與佛法給信徒及一般佛教弟子。為以高科技的方式管理寺院及相關業務,目前還設有電腦資訊室。
14.4Km 2021-09-01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仁寺洞街34-1
+82-2-730-9969
仁寺藝術廣場為可一覽韓國傳統文化全面貌的大型廣場,除了韓國知名作家親手製作的傳統工藝品外,還有裝飾用與生活陶瓷器、漆器、韓紙工藝品、銀、珍珠、水晶飾品、各種手機吊飾、黑檀筷子、韓服香囊、露珠茶、傳統糕點、傳統香等各式豐富、品質優良的產品,以合理的價格販售。
14.5Km 2024-05-1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仁寺洞街62
仁寺洞雖然為市中心較老舊的地區,但這裡可是珍貴傳統物品交易的重要空間。仁寺洞以中間的主街為中心,兩側分佈眾多像迷宮般的巷弄。迷宮中畫廊、傳統工藝品店、古美術店、傳統茶坊、傳統餐廳飲食、咖啡廳等林立,每間店都有其獨特之處,深受年輕人與中年人喜愛。其中又以畫廊為延續仁寺洞命脈的重心,附近聚集了100多間畫廊,可於此欣賞到韓國畫、板畫與雕刻等各種展覽,最具代表性的畫廊有擔當大眾藝術中心要角的學古齋、屬於出眾作家們基地的Gana畫廊與Gana藝術中心等。
與畫廊一同豐富著仁寺洞街道的還有傳統茶坊與餐飲店,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難尋覓,但散步的同時慢慢細看每條巷弄,就會發現其中的無窮趣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傳統茶坊「歸天」,歸天是由故 千祥炳詩人的夫人所經營,店面雖小,但可見到千祥炳詩人當時的書籍與照片等。歸天木瓜茶為其充滿香氣的人氣飲品,現在仍會有許多名人前來捧場。
仁寺洞每逢週末就會限制車輛進入,搖身一變成為與市民們共享的文化空間。不僅有商店營業,街上還會有各種傳統表演和展覽,麥芽糖以及算命的老爺爺也會聚集於此。這裡還有許多從各國前來尋找樂趣的外國遊客,只為一探韓國傳統文化。遊客們會到傳統商店內欣賞古董或購買古藝術品,或在街道上買點麥芽糖和品嚐傳統蔥煎餅,讓所有來到這裡的外國人都完全沉醉於傳統魅力之中。
14.5Km 2020-03-26
首爾特別市中區青坡路447-1
+82-2-362-1891
藥峴聖堂為長約32m,寬約12m,總面積396m²(約120多坪)的小規模聖堂建築。1886年(朝鮮高宗23年)容許宗教自由後,隨著天主教信徒的增加,而決定於明洞聖堂之下設立公所,此即為今日聖堂之前身。1891年由當時曾為明洞聖堂主教的Doucet神父於蛤洞購置土地,再由副主教Coste神父進行設計及監督施工,藥峴聖堂於1892年正式誕生。聖堂所在之處因在過去是栽培藥草的地區,為擁有許多藥草田的山嶺,故被稱為「藥田峴」,簡稱「藥峴」,泛指今日首爾萬里洞至首爾站一帶,聖堂之名也由此而來。
藥峴聖堂做為韓國第一座西洋式聖堂建築而備受矚目。雖然有部分呈現歌德式建築的特色,但聖堂整體為呈現半圓形笨重的拱形屋頂與窗戶較窄等羅馬式建築特色的磚造建築。聖堂為十字型平面構造,側面窗檐高度較低,不採尖拱而採圓拱造型,而正面出入口與左右兩側突出的出入口窗戶部分,則各自呈尖拱造型的歌德式建築特色,可謂將兩種建築特色巧妙融為一體的優美建築。
* 腹地面積 -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