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Km 2024-02-15
首爾特別市冠岳區冠岳路14街16 地下1樓
位於Syarosu路入口處,推出融合韓式與西式的新創料理,招牌餐點為燉大塊五花肉辛奇,裡頭加了大塊五花肉與嫩豆腐,香辣夠味又豐盛。濃稠豆汁搭配蝦、日式炸雞而成的炸雞青陽奶油義大利麵,以及口感香酥,上頭覆蓋著格拉那帕達諾起司的華夫馬鈴薯煎餅也備受歡迎。周邊景點有落星山、落星垈公園與觀音寺。
7.3Km 2024-01-31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新門內路97
店名取自傳奇美國作家查爾斯•H•貝克之名的酒吧,以美國頒布禁酒令時期的偽裝酒吧(Speakeasy Bar)為概念,入口門與牆壁的顏色及花紋相同,用以掩人耳目。也因此,就像進入秘密場所般,刺激著人們的好奇心。每人低消為1萬韓元,包含迎賓飲料、小點心與餅乾。酒單重新詮釋了貝克曾在紐約、墨西哥、上海、古巴、大溪地等世界各地喝過的雞尾酒,選擇多樣。過去曾被評選為亞洲50處最佳酒吧中的第7名、全球50處最佳酒吧的第42名,可在輕鬆休閒氣氛與親切服務中度過愜意時光。
7.3Km 2024-03-18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仁寺洞12街14-5
+82-2-735-7171
位於仁寺洞的素食專賣店,供應多種素食料理,包括麵類、韓食與精緻料理。可嚐到梅子糖醋菜(素糖醋肉)、香菇捲、素調味炸雞、辣炒年糕、炸醬麵、炒碼麵、素牛排、烤素肉砂鍋(烤素肉)等,未加肉卻同樣美味的餐點。
7.3Km 2024-01-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郵政局路55
曹溪寺是大韓佛教直轄教區本寺,為擁有總務院、中央宗會等的韓國佛教核心寺院。高麗末期(14世紀末)原建於現今壽松公園(前 中東高中址)處,因火災損毀(年代不明)後,在1910年由韓龍雲、李晦光等僧侶以覺皇寺之名重建。而後又改名為太古寺,1936年開始擔當韓國佛教最高機關的角色,1954年發起驅逐日帝殘黨的佛教淨化運動後才更名為現在的曹溪寺。
曹溪山為中國仙佛教六大祖師之一的慧能大師(西元638-713年)入山修行傳道的山名,六祖慧能大師是幾位禪師中最受人景仰的。對於慧能大師一生與教誨的研究永無止境,成為修行佛教的指標。現在的曹溪寺為韓國佛教與其代表教派曹溪宗的主要寺院,寺內法堂是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每年都會舉辦經文、誦經、講座或祭祀等大大小小的儀式活動。
曹溪寺法堂後方的建築是曹溪宗總務院,內部的佛教新聞社主要出版佛教新聞,佛堂前方則有著1930年代建造的7層石塔。石塔內部供奉著佛祖舍利,此舍利是由斯里蘭卡的達摩波羅於1914年迎來韓國。石塔兩旁豎立了石燈,往法堂看去的左手邊可看到鐘樓。鐘樓內有著大鼓、梵鐘、雲板與木魚,早晚禮佛時都會敲響鐘聲,這不僅是為了人類,更是要讓那些萬物眾生聽到佛祖領悟的道理。敲響大鼓是為了渡化四腳奔跑的野獸、梵鐘則是為了那些墮落或在地獄受苦的眾生、雲板為的是天上的飛禽,木魚則代表了在水裡生活的動物們。鐘樓旁是1991年底完工的第一文化教育館,這裡大致以舉辦祈禱或法會為主,另外為了擴大寺院功能性,也會舉行結婚典禮、研討會、演講、戲劇表演、音樂會、展覽等各種文化活動。寺內庭園中有一棵樹齡五百年以上的老白松,高12m、樹幹周長1.67m,已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另外在法堂正面還有一棵高24m、樹齡四百年的槐樹,也呈現優雅的姿態。
第二文化教育館所在地的曹溪寺教化事務局,是韓國寺院中唯一僅由本寺所組成的佛教宣傳專門組織,並經營佛教大學。做為附屬設施,掌管著為初接觸者舉辦的基礎教理講座、經典研究經學院、與各種興趣相關的文化講座等教育業務,每月還會發行2次曹溪寺報,傳達各種佛教界相關消息與佛法給信徒及一般佛教弟子。為以高科技的方式管理寺院及相關業務,目前還設有電腦資訊室。
7.3Km 2021-07-09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仁寺洞14街30
+82-2-723-4696
當大家逛久了充滿韓國文化氣氛的仁寺洞,想要吃點韓國傳統飲食的話,何不來嚐一嚐智異山提供的韓定食料理。乾淨的外觀和以木頭製成的招牌,讓人印象深刻。智異山有名的是豆類料理。豆渣大醬湯、嫩豆腐湯等皆以每日現做的豆腐所製成,使用海水當滷汁,味道獨特。新鮮入口的豆腐風味極佳,時常高朋滿座。辛奇(Kimchi)、雜菜、黃瓜、涼拌海帶、蓮藕冷盤等等的小菜,搭配大醬湯和豆渣鍋,即成一桌豐盛料理。即使是外國人,對這樣的料理皆能接受。除了智異山定食之外,還有海膽湯、黃太魚湯等多樣的料理可供挑選。另外吸引人一點的是,智異山餐廳經過改良的韓屋式建築。內部透過玻璃天井的設計,引入外部的陽光。坐在窗邊的位子,可以一邊沐浴在陽光下,一邊享受美好的用餐時光。
7.3Km 2021-09-0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世宗大路178
KT藝術館為於每日夜間在都市中心,可觀賞到高水準的爵士藝術家的公演,以及受到期待的美術家的作品。原來的‘T泉’複合文化空間,現則轉為爵士專門公演場。
7.3Km 2023-02-1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慶宮路185
弘化門為昌慶宮的正門,正面3間、側面2間,屋頂為雙層廡殿頂。底座(長臺石)的石造基底上放了圓形奠基石,門樓下方的門是兩邊可同時開啟的板門,以方便進出。門樓的上方為設有板床的樓房,將上層樓房的板窗打開可以觀望四方。門樓上、下層的栱包(支撐屋簷的構造)為,內3出目、外2出目,和明政殿的栱包型式相近。兩者的差異僅為樑奉(將檐遮末端合而為一的構造)是否打入深處,與大樑緊緊咬合,使其接連至高柱的差別。整體架構上,高柱穿越上下層樓,下層的大樑上端是井字狀天花板,上層的大樑上端為木材外露式的椽燈天花板。屋簷為雙屋簷,屋脊兩端做成鷲頭狀,下端屋脊則各設有龍頭和雜像,而屋簷的最末端套有瓦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