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oland Taeshin牧場(아그로랜드 태신목장) - 地區信息 - 韓國旅遊信息

Agroland Taeshin牧場(아그로랜드 태신목장)

0m    87674     2023-07-19

忠清南道禮山郡古德面上夢2街231

Agroland Taeshin牧場自韓國酪農業萌芽期成立迄今,揮汗致力於畜牧業的發展。這裡是韓國第一家獲得「酪農體驗牧場」認證的牧場,自2004年起對外開放,提供乳牛、家畜與牧場體驗。提供遊客徜徉在綠草如茵的草原上,享受牧場風光,參加各種酪農體驗的機會。如在體驗室親手擠牛奶、到草原餵牛吃草與飼料、利用牛奶製作冰淇淋或紅豆刨冰等。

峨嵋美術館(아미미술관)

峨嵋美術館(아미미술관)

7.0 Km    0     2024-06-07

忠清南道唐津市順城面南部路753

峨嵋美術館(Ami Art Museum)是運用廢校的舊柳洞小學校舍改造而成的私立美術館,其名一是因位於唐津的峨嵋山腳下,一是取自法文的「朋友(Ami)」,期望能成為像朋友一般讓人親近的美術館。在傳統文化遺產與自然環境急劇遭受破壞的今日,峨嵋美術館盡力維護了該地的建築、文化、風俗與生活樣貌等,持續朝生態美術館的方向前進。為了促進美術文化發展,這裡跳脫單純的展示,開發新的文化內容以提高競爭力;同時也收集、修復、保存了展現唐津生活樣貌的船隻、建築等易因時光流逝而消失的文物,開發各種專案與當地社會共享。

合德聖堂(합덕성당)

合德聖堂(합덕성당)

7.3 Km    751     2023-07-13

忠清南道唐津市合德邑合德聖堂2街16

合德聖堂是建於1929年的歌德式聖堂。舊合德聖堂的前身,是於禮山郡古德面上宮里設立的陽村聖堂。Curlier神父將聖堂遷至現址新建,並改名為合德聖堂。1929年白文弼神父建了如今的歌德式建築;1960年新合德聖堂分離出去另設,為做區隔則改稱舊合德聖堂;而後又再恢復原名。

合德堤(합덕제)

7.3 Km    0     2023-07-19

忠清南道唐津市合德邑

合德堤是位於忠清南道唐津市的水庫,相傳建於統一新羅末期,1989年被指定為忠清南道紀念物。這裡主要用於灌溉禮唐平原(牛坪江門),春天有滿開的櫻花與油菜花、夏天有盛放的蓮花,吸引眾多賞花客造訪。合德堤又有蓮堤、蓮池的別稱,其作為蓮花勝地的知名度可見一斑。附近還有合德堤生態觀光體驗中心(2021年開館)與合德水利民俗博物館,可順道參觀。

松山聖地(솔뫼성지)

松山聖地(솔뫼성지)

7.5 Km    4275     2020-02-10

忠清南道唐津市牛江面松山路132
+82-41-362-5021

「松山」位於忠清道最好的土地「內浦」的正中央,意指著松樹茂密的像許許多多的小山丘一樣。1821年8月21日韓國史上第一位神父,聖 金大建‧安德烈神父在此出生。一直到7歲以前,金神父都住在這裡。後來為了躲避己亥迫害,才隨著祖父金泰鉉遷移到龍仁的韓德洞(現風螺村)。「松山」被稱為聖地的原因不只有這樣,金大建神父的曾祖父金振侯(1814年殉教),曾祖母金韓賢(1816年殉教),父親金濟俊(1839年殉教),還有包含金大建神父(1846年殉教)在內,共4代的殉教者住在這個地方。金大建神父在風螺村裡,被挑選為神學生,並到澳門留學。1845年在上海金家港的教堂內,接受培雷歐主教的受封,成為神父,並在同年10月回到韓國。回到韓國後的金神父,就在龍仁一帶傳教。1846年9月,26歲的金神父以國家重大罪犯的罪名,在新龍山附近殉教。1984年5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韓國時,追封其為聖人。在松山聖地的松樹樹影下,有一個類似金神父銅像的紀念塔,而金神父的遺骸就在這座可以容納160個人的「靜思堂」裡。

唐津沔川邑城(당진면천읍성)

唐津沔川邑城(당진면천읍성)

8.4 Km    24044     2023-07-19

忠清南道唐津市沔川面蒙山街14

唐津市與瑞山、泰安等地自古以來便是通往中國的重要海路所在地,也因此,既是與中國通商的重要通路,亦是國防上的要塞。沔川邑城相傳建於高麗時代忠烈王16年(西元1290年),但根據推測,實則是自百濟初期開始興建,用以防止外敵入侵。沔川邑城是設有東、西、南、北四大城門的邑城,於朝鮮太宗13年重建,景宗時重修。邑城之所以被持續維護,是因為這裡直到1914年為止,都是唐津第二大駐軍地,在軍事上佔有重要位置。

瑞山龍峴里磨崖如來三尊座佛像(서산 용현리 마애여래삼존상)

瑞山龍峴里磨崖如來三尊座佛像(서산 용현리 마애여래삼존상)

9.4 Km    4980     2020-03-27

忠清南道瑞山市雲山面磨崖三尊佛街65-13
+82-41-660-2538

於1958年發掘的瑞山磨崖三尊佛像被列為84號國寶,是由伽倻山錄裡的大石頭所雕刻而成的。磨崖佛是由百濟的花崗岩所雕刻成的佛像,此尊佛像也是被發掘的磨崖佛中歷史最悠久和雕工最細緻的作品。由於佛像帶有一個明朗的笑容,所以人民也稱之為「百濟的微笑」,另一特點是佛像依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所觀看到的笑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雕刻的精巧細膩和其神秘色彩。

秋史金正喜先生故居‧墓園(추사김정희선생고택·묘)

10.4 Km    20028     2024-02-21

忠清南道禮山郡新岩面秋史古宅路261

學者兼藝術家秋史金正喜(1786~1856年)曾居住過的住宅與其墓地,一旁設有紀念館與體驗館。他曾留學中國清朝,擔任過多個官職,並且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字體「秋史體」,留下了多件藝術作品。在體驗館即能體驗與金正喜相關的韓國傳統美術。

秋史古宅(추사고택)

秋史古宅(추사고택)

10.5 Km    8395     2022-11-30

忠清南道禮山郡新岩面秋史古宅路261

秋史古宅是朝鮮後期代表性實學家暨書法家秋史金正喜的故居,由金正喜的曾祖父金漢藎所建。秋史古宅佔地約266. 11m²(80.5坪),為有立柱大門的門間房、ㄱ字型的舍廊房、ㅁ字型的裡屋與供奉金正喜肖像的祠堂等所組成的韓國傳統家屋。ㄱ字型的舍廊房大小為南側1間,東側2間,由暖炕房與大廳所構成。裡屋有6間大小的大廳與2間通的裡屋、對門的外屋。此外,這裡還有秋史金正喜先生的墳墓,及其曾祖父金漢藎與夫人和順翁主的合葬墓。而表彰和順翁主的烈女門(紅門)也在此處。

而從秋史古宅向北往上走600m,可以看到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白松。白松原產於中國北部,是韓國少有的珍稀樹種。這棵禮山白松是秋史金正喜先生25歲時從清朝燕京所帶回,種在其高祖父金興慶的墳墓入口,原本從樹幹底部50cm處分為三根枝幹生長,但西側與中央的兩根枝幹斷裂死去,僅留下東側的枝幹。1980年去除枝幹受損的部分後,開始對白松進行妥善的保護與管理。

機池市拔河民俗節(기지시줄다리기 민속축제)

機池市拔河民俗節(기지시줄다리기 민속축제)

10.5 Km    1834     2020-04-10

忠清南道唐津市松嶽邑Anteulmosi街11
+82-41-358-4646

機池市拔河節並非地方政府刻意打造出的慶典,是自然流傳下來,以有500年傳統而自豪的民俗慶典。最早是祈願一年豐收平安、村民彼此和樂融融的傳統村莊慶典。拔河於1982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第75號,是韓國極具代表性的無形遺產。2015年更被列為UNESCO的人類無形文化遺產(4國共同申請: 韓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

機池市拔河除了祈求預防國家災難與農作收成富饒的豐年外,也象徵著地區居民們的團結和諧。拔河民俗慶典會從每年農曆2月1日起動手製作細繩,3月初(國曆4月初)完成雌繩100m(拔河中象徵雌性的繩子,一端做成圓環,能將雄繩頭放入)、雄繩100m、直徑1.8cm、重達40噸的巨大拔河繩。從製作細繩起就能視做為慶典活動的開端,從4月第二個週四到週日共四天的主要活動開始,將擁有祈願豐年之意的兩條巨大繩索結合,並舉行象徵和諧團結的拔河比賽。無論身分地位或男女老少,只要是身在此處的人都能自由參與拔河。數萬人潮拔河的呼喊聲與傳統音樂聲,以及眾多的農具與飄蕩的令旗,場面可說是壯觀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