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山城 (강화산성) - 地區信息 - 韓國旅遊信息

江華山城 (강화산성)

江華山城 (강화산성)

1.1 Km    9205     2021-07-06

仁川市江華郡江華邑
+82-32-930-5464

江華邑為高麗時代蒙古入侵時,短暫遷都的地方,相關的遺蹟眾多。江華山城亦為高麗時代所建造的文化遺產。
江華山城為高麗高宗19年(1232)為對抗蒙古的二次入侵,而著手建造。在工程竣工之前,即遷都江華島,因此1234年正式進行築城工程。高麗的都城分為內、外、中城,內城為現在的江華城,周長7,122m,中城周長為5,381m,建築於1250年,外城修築於1233年。這些都城皆為土城,於1677年江華留守許秩大規模改建為石城,後1709年江華留守朴權再次改建,於朝鮮後期修繕。
江華山城有晏波樓(南)、瞻華樓(西)、望漢樓(東)、鎮松樓(北)的4大門與暗門、水門、將臺等防禦設施。江華山城為舊韓末年丙寅洋擾、辛末洋擾與江華島條約締結等無數外患侵略的歷史現場。

江華鄉校(강화향교)

江華鄉校(강화향교)

1.1 Km    22176     2020-03-27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邑鄉校街58

「江華鄉校」為位於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邑的鄉校,於1995年11月14日被指定為仁川市有形文化財第34號,此地建於高麗1127年(仁宗5年),除供奉著賢士與儒學家的牌位之外,更致力於地方中等教育及教養百姓。

甲串墩臺(갑곶돈대)

甲串墩臺(갑곶돈대)

3.0 Km    22789     2021-02-18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邑海岸東路1366街18
+82-32-930-7077

甲串墩臺是高麗於1232年~1270年將都城搬遷到江華島後,和蒙古發生戰爭時重要的戰略要地。這裡一共配置八門大砲,並以大砲為基準修建了小規模的炮樓。

在三國時代,江華被稱為甲比古次,而甲串墩臺的名字也是當時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其由來為高麗時期蒙古軍侵略此地時,因最後沒有成功,所以當地便流傳著「如果把我們的士兵的鎧甲拿來填海,你們就可以越過來了。」的一句話。1977年時,在將過去的遺址進行保護重修後,現在對外開放觀光遊覽。現今甲串墩臺內的大砲,便是朝鮮時代用來禦敵的大砲。

*面積-3,475㎡

江華仙源寺址(강화 선원사지)

江華仙源寺址(강화 선원사지)

3.1 Km    9394     2019-06-19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仙源面智山里
+82-32-933-8234

江華仙源寺址為1976年東國大學江華島學術調查團在江華島一帶進行地表調查時首次發現的遺址。當時於此處發現了包含幾個基石在內的寶相華紋磚石、刻著梵字的屋瓦與設置在屋頂上的脊飾,而這個位於仙源面都監村、都監山的寺址因具有學術性及歷史性價值,可追溯出地區的起始淵源,於1977年被指定為史蹟第259號。
1996年起開始進行四次的挖掘調查(東國大學博物館),出土了建築地基、平臺、排水設施遺蹟及蓮花紋路屋瓦、金銅誕生佛、青銅羅漢像、已炭化的金泥寫經、墨書寫經等,查明確為與寺址相關的遺址,但依據考古學資料,至今仍無法確定此處是否即為《朝鮮王朝實錄》中所記載的收藏高麗八萬大藏經經閣的禪源寺址,因而需要長期的考古調查研究。
關於遺址的四次挖掘調查(1996年∼2001年)結果顯示,確認當時遺留下獨立的21個建築地及7個附屬的行廊。大部分建築位於北高南低的地形上,呈東西走向,滿滿建於四個層段之上。中央地帶的大型建築地(地基長38公尺)能看見支撐三尊佛的佛壇殘餘結構。另外在5個建築地上更分別發現了設有暖炕及排水設施的遺址,但至今仍無法確認出正確的塔址。展開挖掘調查地區的建築地主要集中在中央地帶,南北長180m,東西亦寬約180m。
出土文物主要有瓷器類、磚瓦類、小型金銅誕生佛、青銅羅漢像、已炭化的寫經(經文)等。其中瓷器類(共計2,300多件)大部分為12世紀後期至14世紀的青瓷(約佔94%),而磚瓦類以板瓦數量最多,另有瓦當、鷲頭脊、脊飾等出土,其中瓦當大部分為蓮花紋、梵字紋、鬼目紋等紋樣,也有部分為朴氏、劉氏的銘文瓦當,而鷲頭共計有21個。
* 面積 - 11,540.5㎡

燕尾亭(연미정)

燕尾亭(연미정)

3.5 Km    27784     2020-06-01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邑月岬里
+82-32-930-3124

位於江華郡江華邑月岬里的燕尾亭在1995年3月1日被指定為仁川廣域市有形文化財第24號。其最初建立年代雖不清楚,但在壬辰倭亂、丙子胡亂、6.25戰爭(韓戰)後,歷經多次戰亂而損壞的部分都被修復為如今的模樣。燕尾亭的八角屋頂由橡木搭建,為石柱上再搭以10根柱子而建築的韓式涼亭。因其所在的臨津江和江華海峽的模樣就像燕子的尾巴,所以起名叫燕尾亭。燕尾亭便佇立在月岬墩臺頂峰,還可以一眼望盡坡州、金浦市,以及北韓黃海道開豐郡一帶。

在摩尼山、傳燈寺、普門寺以及江華八景之首的燕尾亭賞月,也是最具風雅情趣的活動。之前燕尾亭因被指定為軍事保護區域,禁止外人出入,只有在軍隊的允許下才能進出。但近來只要出示身份證明,就允許一般人進入。雖然近來由於圍繞燕尾亭的月岬墩臺正進行修復工程,多少會妨礙參觀,但來到歷史歷難處的燕尾亭,眼前豁然開展的大海景色,與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木亭子相結合,相信會令遊客感到不虛此行。

高麗山(고려산)

高麗山(고려산)

4.7 Km    27735     2020-04-24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內可面古川里
+82-32-930-3515

高麗山(436m)古名為五蓮山,因高句麗長壽王4年(416)天竺國僧侶登上高麗山時,發現了開著五色蓮花的五蓮池。相連赤、白、青、黃、黑的五色蓮花飛起後掉落,僧侶於是在掉落之處建造了寺院,即赤蓮寺(積石寺)、白蓮寺、青蓮寺、黃蓮寺與黑蓮寺。此外,高麗山附近還有130多座支石墓,高麗山北邊的Sirumi山則是高句麗將領淵蓋蘇文的出生地。

這裡以杜鵑花生態群落聞名,每到4月花季,山上都會舖上一片紫紅花毯,此時還會舉辦高麗山杜鵑花節,吸引大批旅客前來賞花。

金浦文殊山城(김포 문수산성)

5.1 Km    5080     2022-12-20

京畿道金浦市月串面文殊山路102-38
+82-31-980-2485

位於文殊山的文殊山城是史蹟第139號,朝鮮第19代王肅宗餘20年(1694年)為了抵禦外敵,強化江華島防禦的一座山城。北門、西門、南門在丙寅洋擾(1866年)時燒毀而未能保存下來。然而分別在1995年及2002年復原了南、北門。
城的總長度為6公里,目前尚未復原的部分仍有4公里。文殊山城周邊的風景更是秀麗宜人,山頂處可觀望到北韓的土地,過了漢江浦口則可以看到首爾的三角山,甚至可以俯瞰到仁川的前海景致。還有透過四季的變換,有著相當美麗自然風景的金浦錦江。此地也有意函著昔日韓國末年為抵禦受到外敵侵略而設立的山教育場,及新羅貞聖女王時期所創建的文殊寺。此外,不論Gunha-ri或城東里,處處也都是登山的絕佳去處(登山路線約50分鐘)。
* 主要文化資產 - 文殊寺楓潭大師浮屠&碑(有形文化資產第91號)、文殊山城(史蹟第139號)

江華支石墓群[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강화 고인돌 유적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江華支石墓群[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강화 고인돌 유적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5.4 Km    49327     2023-11-10

仁川江華郡河岾面富近里

支石墓是史前時代石墓的一種,英文稱之為都爾門(Dolmen)。支石墓是以石頭製成的紀念文物,與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等類似。全世界支石墓分布最多的東北亞地區,又以韓國擁有約30,000餘個間距最近的支石墓而聞名。

江華支石墓群遺跡以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富近里地區為中心,四周分佈了大大小小上百個支石墓。由於是青銅器時代的代表墓葬形態之一,因而被指定為史蹟。在這裡發現的北方支石墓,使用長710cm、高260cm、寬550cm的巨石製成,是研究上古史與古代史的重要資料。這裡的支石墓分布在海拔100-200m的地方,比起其他支石墓的平均高度要來得高,為此處特徵。江華支石墓與高敞、和順支石墓遺跡的珍貴受到國際肯定,於2000年11月29日一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

江華郡農耕文化館(강화군농경문화관)

江華郡農耕文化館(강화군농경문화관)

5.5 Km    12288     2019-03-21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佛恩面中央路742-2
+82-32-930-4114(白天)、+82-32-930-4119(夜間或國定假日)

2003年6月12日開館的江華農耕文化館,是位於仁川廣域市江華郡佛恩面三成里的農耕文化教育機關。為提供都市人們易於接觸欣賞的展覽內容,以及教育成長中的兒童們農業公共利益價值而建立。有著挖馬鈴薯、摘辣椒等農村體驗活動,並販售人蔘、蕪菁等江華農特產品,消費者還可透過文化館與農民直接交易。

江華歷史博物館(강화역사박물관)

江華歷史博物館(강화역사박물관)

5.6 Km    40179     2020-05-29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河岾面江華大路994-19
+82-32-934-7887

江華歷史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位於世界文化遺產第137號江華支石墓公園內,是為了保存、展示以及研究史前時期到近現代在江華島出土的文物而設立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