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Km 2024-06-20
首爾特別市 鐘路區 弼雲大路 49-7
+82-2-3391-0010,+82-10-4347-5768
樓下堂是一個有100多年歷史的安靜韓屋,位於首爾鐘路區西村,這裡是朝鮮時代書生和藝人的聚居地。所有客房都用了環保韓紙壁紙,還有厚厚的棉被和扁柏枕頭,讓旅客能夠好好休息。在有著雅緻庭院的院子裡,旅客也可以體驗長鼓,擲柶遊戲,韓服體驗等傳統文化。如果走在西村的街道上,旅客還可以看到尹東柱寄宿處,樸魯壽美術館,李箱之家等舊時的風貌。
1.9Km 2019-11-11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街28
+82-2-2261-0500
首爾南山國樂堂是首爾市於2007年所建造的傳統藝術專用表演場。建築分為地上1樓與地下1、2樓,表演場為在地下1樓。共有300個觀眾席,不論是淒美的板索里還是古典的伽倻琴,每個位子皆能清楚的聽見國樂最傳統的聲音。欲來國樂堂欣賞表演的訪客可先於網站上預約,更加便利。
1.9Km 2017-01-31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街28
+82-2-2261-0500
1月28日至29日,兩天期間,將於首爾市中區的南山谷韓屋村舉辦「南山谷韓屋村春節慶典」。因應主題「五大監春節宴席」,本慶典挑選在擁有韓屋五棟的兩班貴族家舉行。除了春季宴席以外,還有多種春節傳統習俗活動與民俗遊戲、傳統表演,好不精采。
1.9Km 2022-12-1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紫霞門路15街18
通仁市場前身是日據時期1941年6月於孝子洞附近所設立的公營市場,韓戰後因西村地區人口急速增加,所需消費空間也隨之增加,公營市場周圍聚集地攤與商家,逐漸形成頗具規模的市場。整體由75個店面所組成的通仁市場,以餐廳與小菜攤販等料理相關商店最多,其次為蔬菜與水果、海鮮等生鮮產品。另外還有內衣、鞋子等產品,與衣服修改與鞋子修理等商家。
1.9Km 2024-07-25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北村路5街78
位於景福宮附近的刀切麵專賣店,刀切麵是將麵糰擀成薄片,用刀切成條狀後,放入以牛骨、蛤蜊或海鮮等熬煮出的高湯中煮熟的麵料理。另有大餃子、白切韓牛肉、豆汁麵、蘑菇火鍋與餃子湯。已被收錄至2023《首爾米其林指南》。
1.9Km 2024-01-29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敦化門路61
可嚐到生長於肯亞1800公尺高原的紫色茶葉沖泡出的紫茶。身兼茶館與綜合文化空間的建築物一樓,是能同時享受藝術展覽與紫茶的藝廊茶館,而二樓為美妝店,三樓為頂樓。這裡利用寬敞的室內牆面、樓梯等空間,常態展出畫作與攝影作品,可一邊喝茶、一邊欣賞,度過愜意時光。同時這裡也適合拍照,讓熱衷於社群網站的新世代年輕人趨之若鶩。色澤漂亮的紫茶咖啡因含量較綠茶與紅茶少,兼顧了美味與健康。現場備有 Teafference招牌紫茶、Teafference紫奶茶、Teafference紫茶斯班拿等多種飲品;用各種紫茶搭配甜點的紫茶主廚特選套餐亦值得推薦。
1.9Km 2025-07-07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街28 (筆洞2街)
1998年開幕的南山谷韓屋村,位於南山北側原首都防衛司令部的腹地,總佔地面積為79,934平方公尺(24,180坪),內部共有5棟傳統家屋、傳統工藝館、泉雨閣、傳統庭院、首爾南山國樂堂、時空膠囊廣場等。不僅在熱鬧的市中心提供遊客參加各種傳統文化體驗的好機會,也順應南山山勢以傳統造景方式建造庭院,讓人能欣賞溪谷、涼亭與各種花草樹木形成的動人美景。而庭園最高處是1994年為紀念首爾建都600年所建,預計將於400年後首爾建都千年之時重新開啟的時空膠囊廣場,意義深遠。
步入南山谷韓屋村,池塘青鶴池與前方的泉雨閣即映入眼簾。走過泉雨閣廣場踏上石階,可以看到古色古香,能一窺過去生活方式的空間。這5棟由首爾各地遷移至此並重新修復的韓屋,分別為中區三角洞的都邊首李承業家屋、鐘路區三清洞五衛將金春永家屋、鐘路區寬勳洞閔氏家屋、東大門區祭基洞海豐府院君尹澤榮齋室、玉仁洞尹氏家屋。其中僅尹氏家屋因過於老舊不適合遷移,而以新建材在韓屋村重新復原,剩下其他建築皆將屋內一磚一瓦小心拆除遷移重建而成。
南山谷韓屋村內準備了豐富的體驗活動。利用5棟韓屋,讓遊客可以在韓屋內部體驗並親近韓國傳統文化。不僅有韓服體驗、摺韓紙、韓文書法、傳統茶體驗、傳統禮節學校與韓方體驗,週末還會舉行傳統婚禮。此外,在泉雨閣對面的涼棚會進行稻草工藝示範,泉雨閣舞臺則可參加跆拳道體驗。而披襟亭廣場上還能玩踢毽子、擲柶遊戲、擲石遊戲等民俗遊戲,和家人朋友度過愉快的時光。更有傳統文化遺產解說員常駐,能隨行提供導覽,方便遊客進一步認識傳統文化。
[傳統韓屋]
1) 五衛將金春永家屋(原金洪基家) : 朝鮮末期擔任五衛將(軍隊下級軍官)的金春永於1890年代建造的房屋,原位於鐘路區三清洞。從單椽屋簷等可看出庶民住宅的樣式,但裡屋後方牆壁即路邊部分砌有花芳壁,提升了整間房屋的格調,為其一大特徵。
2) 都邊首李承業家屋(原朝興銀行管理家(朝興銀行資料館)) : 興宣大院君重建景福宮時的都邊首(朝鮮末期木匠的領班(大木匠師))李承業所建造的房屋,原位於中區三角洞。現在只留下裡屋與舍廊房,裡屋呈丁字型,而舍廊房為ㄴ字型,前後緣屋頂長度不同為其特色。
3)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齋室(原丁奎葉家) : 純宗丈人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在其女兒尹妃被冊封為東宮繼妃時所建的房屋。原位於祭基洞,家屋整體用途比較像祭祀齋戒時居住的齋室而非一般生活住宅。
4) 寬勳洞閔氏家屋 : 明成皇后遠房姪子閔泳徽宅邸中的一部分,原位於鐘路寬勳洞,為閔泳徽與本家親屬一同生活的大宅。閔泳徽曾於寬勳洞一帶的大片土地上蓋了多棟房屋,原本除了裡屋與舍廊房外,還有別房(別堂房)、大門間房與行廊房,後來因宅邸易主,只留下裡屋及與之相連的中門間房,其餘建築全被拆除。1998年將裡屋遷移至南山谷後,重建了被拆除的對房,並新建了舍廊房與別房,將裡屋與別房設置於舍廊房後方,並妥善地分配牆與門的空間。一般首爾地區的韓屋多呈裡屋前方為廚房的ᄀ字型配置,但閔氏家屋罕見地呈現裡房與廚房並排的特徵,而2根高柱聳立的木造結構、寬達5間的大型廚房、廳堂下方基壇的磚造通氣口等,在在顯示了不同於一般家屋的上流階層住宅面貌。